新京报讯(记者 陈琳)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张建东今天表示,目前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明年1月27日冬奥村将正式开村,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2月2日将开展火炬传递,拉开北京冬奥会的序幕。


2021年10月27日,北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图/IC photo


目前,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备的怎么样了?运动员训练备战情况如何?赛时闭环管理如何进行?测试赛要达到什么目的?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对公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张建东介绍,目前场馆和基础设施已达到办赛要求。所有12个竞赛场馆全部完工,通过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认证,全面具备办赛条件;赛时场馆化运行模式全面实行,10月至12月,进行“相约北京”测试活动,将举行10项国际测试赛和3场国际训练周,完全按照冬奥标准进行全要素测试,预计有2000余名境外运动员、随队官员等通过全程闭环管理来华参赛。


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张建东。图/IC photo


赛会的服务保障也在全面推进。已确定近百家签约酒店,完成冬奥食品原材料供应基地、餐饮服务商遴选,制定了冬奥菜单;确定41家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场馆医疗救治团队;建立赛时交通运行指挥中心;初步确定赛会志愿者名单;积极推进氢燃料、5G通信、云转播、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示范应用等。

 

关注1:运动员训练情况如何?

力争全项目参赛,实现历史性突破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介绍,目前,中国运动员共有29支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480名运动员正在全力冲刺,力争在北京冬奥会上取得佳绩。在备战过程中,通过恶补运动员、教练员和专业训练场地设施的短板,实现了北京冬奥会在109个小项全项目开展、全项目建队、全项目训练,力争全项目参赛。

 

当2015年北京获得本届冬奥会举办权时,中国在109个小项中约有1/3的项目从未开展过,在上届平昌冬奥会,我们的参赛项目约占项目数量总数的一半,“但这届冬奥会,作为东道主,我们力争实现全项目参赛的目标,我觉得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李颖川表示,在新冠疫情全球暴发以来,国家集训队无法正常出国参赛和出国训练,失去了一部分重要的冬奥会积分,而这些积分是获得北京冬奥会参赛的一些基本条件和必要路径,这是目前备战参赛工作遇到的最突出问题。另外,大部分队伍长时间未参加国际赛事,缺乏与主要对手同场竞技的机会,为有针对性的组织训练增加了难度,对运动员的临场发挥、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正充分利用国内全项目训练的条件,确保我国冰雪项目运动员训练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同时不断提升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来提升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注2:赛时闭环管理如何执行?

不遵守规定或被取消相关资格

 

张建东介绍,闭环管理政策是本届冬奥会一个最突出的防疫特点,这样能够保障冬奥会在疫情安全的前提下举行。闭环管理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闭环内的人员是涉奥各利益相关方人员和中方工作人员、志愿者,他们都执行同等的闭环管理政策,和社会面严格区分开。

 

闭环管理也不会对运动员和其他参与者的自由活动有严格限制,在闭环的区域里可以通过专用的交通工具,在驻地和场馆,场馆和场馆之间,以及三个赛区之间自由流动。与此同时,在闭环内,运动员的奥运村或者其他利益相关方,会提供特色餐饮、特许商品零售、咖啡厅以及健身房等设施,让大家都有一个很好的体验。

 

这次的测试赛所采用的防疫措施,和公布的防疫手册上基本一致,在大的闭环范围内,运动员可以相对自由的通行,但必须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乘坐专用交通工具,不能脱离闭环,和社会面接触。不遵守防疫手册规定的,可能会面临警告、临时或永久撤销注册资格、临时或永久取消参赛资格、逐出比赛、取消相关资格等比较严重的后果。

 

关注3:如何保障赛事顺利进行?

142支市政专业保障团队服务场馆外围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崔述强介绍,本届冬奥会、冬残奥会专门成立了城市运行保障指挥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着重在市政保障方面组建了142支围绕场馆外围的市政专业的保障团队,还有5支属地外围保障团队,与场馆运行团队能够“手拉手”,及时处置突发问题,全面加强市政保障能力。

 

特别是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管,全面开展重点区域外围隐患的排查和安全检查。专门制定了城市冬季能源保障方案,以确保场馆的水电气热等各项能源供应。同时,健全极端天气及时响应机制,做好环卫保洁、扫雪铲冰、垃圾清运等相关工作。

 

目前,京礼(北京至崇礼)高速已经建成通车,打通了北京到崇礼赛区的高速公路通道。从北京城区到延庆不超过1小时,延庆到崇礼一个半小时可直达。正在推进奥运专用车道的施划,规划里程274.4公里。加强重点道路、枢纽场站、场馆周边的交通保障;针对恶劣天气、交通设施损毁以及轨道公交客流聚集等情况,也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

 

在环境景观方面,推进重点保障区域和联络线的环境整治提升,加大环境秩序的综合治理。综合运用冬奥会、冬残奥会和春节以及民俗等景观元素,营造浓郁、热烈的冬奥赛事氛围。

 

在气象保障方面,建立了与国家气象局等部门的联合会商机制,密切关注大风、寒潮、雾霾、冰雪等天气,及时发布极端天气气象信息,同时做好应急响应,落实好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到昨天为止,北京市PM2.5的浓度为每立方米32微克,创造了历史同期的最优水平。

 

关注4:“相约北京”测试赛反响如何?

参赛各方对场地设施、赛事组织等高度评价

 

张建东介绍,“相约北京”系列测试活动是从10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12月底,其间进行10场国际测试赛,3个国际训练周,还有2场国内测试活动。目前一切工作按部就班,所有赛事在如期顺利举办。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短道速滑世界杯和雪车、钢架雪车计时赛等已顺利结束,从运动员、国际技术官员以及单项体育联合会的反馈来看,他们对场地设施、疫情防控、赛事组织、运行保障等各个方面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正在进行的是轮椅冰壶世锦赛,还有几项赛事即将开赛,包括雪橇训练周和世界杯;在张家口赛区的单板滑雪和自由式障碍追逐世界杯,跳台滑雪以及北欧两项洲际杯等。

 

他表示,测试赛按照计划开展了冬奥会的全要素测试来全面检验赛事运行的各项准备工作,磨合运行机制,积累更多的实战经验。包括对疫情防控和场地设施进行测试,对竞赛组织、场馆运行,赛事服务和外围保障,指挥调度体系进行检验等,这些既是测试的重点,也是这次测试要达到的目标。在此基础上,重点是对防疫措施进行全面检验;精心做好赛事组织,全面提升运行保障能力;提供精心服务,提升参赛体验。“通过前几场测试赛,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高的问题,我们每天也在进行复盘评估,聚焦问题,逐项解决,不断提升办赛能力和水平。”

 

关注5:冬奥场馆赛后怎么办?

已研究制定赛后利用方案

 

河北省副省长严鹏程介绍,张家口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三个赛区之一,届时将承担大部分雪上项目的比赛。张家口赛区为此建设了4个竞赛场馆和5个非竞赛场馆,4个竞赛场馆包括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和云顶滑雪公园。5个非竞赛场馆,包括冬奥村、山地新闻中心、山地转播中心、颁奖广场,还有制服和注册分中心。

 

截至去年底,张家口赛区76个冬奥项目全部完成建设任务。今年8月,冬奥村具备了入住条件。前不久,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对张家口赛区的比赛场地、训练赛道进行了赛前最后一次考察认证,对场馆建设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全部达到比赛要求。特别是“雪如意”“冰玉环”等标志性建筑,受到了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的高度赞誉。

 

场馆在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保护山体结构和风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资源浪费。规划建设了低能耗的场馆和“海绵赛区”,4个竞赛场馆目前均已获得绿色雪上运动场馆三星级标识,张家口奥运村获得了绿色建筑三星级标识。

 

他介绍,目前场馆的赛后利用已经研究制定了专门的方案。充分发挥场馆所在太子城区域的交通区位优势,积极推进场馆的市场化运营,通过承办更多各类重大体育赛事,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文化体育活动等方式,将张家口赛区打造成“全季、全时、全域”的冰雪娱乐中心和避暑旅游胜地,其中云顶滑雪公园赛后将以冰雪运动和山地度假为重点,打造集运动、休闲、会议、度假为一体的山地型旅游度假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赛后将打造成集高端会议、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商务旅游区,国家越野滑雪中心赛后将改建成山地公园,组织冬夏两季的冰雪文体活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在满足国家体育专项训练和赛事的同时,建成适合青少年的滑雪培训和冰雪体验基地。

 

关注6:无障碍赛事环境目前打造的如何?

相关区域实现全域无障碍化

 

崔述强介绍,提供无障碍的赛事环境,也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申办承诺和筹办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不断努力,全市无障碍环境规范性、适用性和系统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目前首都核心区,冬奥和冬残奥赛事服务保障相关区域已经基本实现了全域无障碍化,全市范围累计整治整改无障碍设施的点位28.9万个,精心打造了100个无障碍的精品示范街区、100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和900多个无障碍示范工程。“在测试赛中,有一些设施已经开始用上了,大家在测试的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推动不断完善。”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