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中国·淄博天津湾影像大集”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天津湾西村开集。王纪辛 拍摄 制作


新京报讯(记者 耿子叶)10月27日,“中国·淄博天津湾影像大集”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天津湾西村开集。“赶集是一种需求,是一种记忆,还是一种期待,”中央电视台原副台长、中央新影集团总裁高峰在开集仪式上表示,众多影像艺术家用镜头记录农村生活,再现了一份厚重的乡土记忆。在介绍此次影展的意义和目的时,著名摄影家、纪录片导演焦波表示,影像大集是“为乡村写史,为农民立传,通过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影展期间,与会嘉宾和村民在岳阳山脚下的山间柿子树林,共同参与了一场露天“柿林论坛”。


论坛就设在半山腰的柿子树林里。王纪辛 摄


初冬的天津湾西村,已经显露出劳作一年的疲态。焦黄的玉米秸秆光秃秃地立在田里,大片的猕猴桃林也因一场早霜变成干藤枯叶。只有房前屋后播种的一小片白菜、小葱,仍是绿油油的,显露出土地的倔强。


设在村民家门口的影像展。王纪辛 摄


焦波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历经30年完成了作品《俺爹俺娘》的拍摄工作,并于2019年在“纪念摄影术诞生180周年”活动上,被评为“摄影术诞生180年180人之一”,也正是因为影像作品的成功,让焦波萌生了在故土举办影像大集的念头,并在历经3年筹备之后,于今年成功举办。


著名摄影家、纪录片导演焦波在古戏台上介绍举办影像大集的心路历程。王纪辛 摄


开集当天,一条长409米的红绸在村路上蜿蜒,全村老少手持红绸,共同为大集剪彩。影视作品的展台就是整个村子,从天津湾西村进村的小路开始,一幅幅体现农村生活的摄影作品被布置在篱笆上、院墙上。


天津湾西村的田间地头、篱笆院墙成为影视作品的展台。王纪辛 摄


全村老少共同为影像大集剪彩。王纪辛 摄


村民在照片里寻找着当年的自己,一位王姓大娘指着一幅黑白照片告诉记者,拍下这张照片时,自己只有十五、六岁。照片标题写着“郭庄公社天津湾一队青年水库竣工留念”,标记的时间是1966年5月4日。“和我现在一点也不一样了。”操着一口浓重的博山口音,老人不无感慨地说。


王姓大娘指着黑白照片告诉记者,拍下这张照片时,自己只有十五、六岁。王纪辛 摄

 

当被定格的影像和被时间改变的影像里的人物、场景,同时出现在观者面前时,这样的展出,带给观者的冲击已经超越了单纯地“观看”,引人深思。

 

在主办方精心设计的露天“柿林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家和纪录片导演纷纷就“天津湾影像大集”发表观点。有学者提出,乡村影像大集应进一步扩大影展的作用,通过系统设计,以产业化思维研发乡村文旅产品,切实激发乡村活力。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王纪辛(媒体人)

编辑 唐峥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