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陈璐)11月3日,北京召开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大会上,中国农业大学共有七项科技成果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四项主报项目实现三大奖大满贯。

 

由农学院教授孙传清主持完成的“水稻驯化的分子机理研究”项目,系统地揭示了人类将匍匐生长、产量低、散穗、易落粒、籽粒上有长芒、长得像杂草一样的野生稻驯化为赖以生存的重要粮食作物水稻的分子机制,创制了野生稻基因挖掘的重要遗传材料,鉴定了一系列增强耐逆性、减少施肥量、提高产量的重要基因,研究成果提升了我国在作物驯化和水稻遗传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农学院教授孙其信主持完成的“小麦耐热基因发掘与种质创新技术及育种利用”项目,在耐热鉴定方法、基因挖掘、分子标记追踪、种质创制和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发掘了小麦耐热种质资源和显著提高耐热性的基因,扭转了小麦耐热育种资源和功能基因严重匮乏的局面;创建了与耐热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有效解决了耐热基因的准确追踪问题;创新了小麦耐热育种技术,提升了我国种业科技水平。育成的耐热高产新品种累计推广六千多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田见晖主持完成的“良种牛羊卵子高效利用快繁关键技术”项目,从卵子高效利用技术入手,攻克了三十多年来,困扰全球动物繁殖学和胚胎生物技术领域的科学和技术难题,打破了外国企业对关键繁殖调控药物的垄断,先后开发了卵子细胞核-质同步成熟、体外胚胎发育校正、体内排卵精准控制等国际领先的原创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动物医学院教授肖希龙主持完成的“食品动物新型专用药物的创制与应用”项目,针对我国动物药品创制理论基础薄弱、创新思路缺乏、制剂技术落后等主要问题,提出现代中、西药研发和减抗替抗新思路,并创制出食品动物新型专用药物,为我国2020年全面禁止饲料中抗菌药物使用提供产品支持,为新兽药开发和产业架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新京报记者 陈璐

编辑 唐峥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