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53岁的杨云,将在土壤里待够9年的兰州百合悉数挖出,一共两亩,两千五百斤,卖一万两千块,每斤到不了五块钱。“而在三四年前,单价收购价格是七八元。”杨云介绍,自家几辈人在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黄峪镇种兰州百合,“而现在物价贵,兰州百合却便宜了。”

 

11月,杨云家收获的兰州百合。受访者供图

 

九年生的兰州百合

 

三年生,六年生,还是九年生?关于兰州百合生长年限的说法莫衷一是。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农艺师梁玉文告诉记者,商品兰州百合的生长过程比较复杂漫长:在种植商品百合的时候会产生茎生球,茎生球在地里独立生长3年;茎生球被收获后,再进行分拣,挑大个的再种到地里生长3年,才能得到大的种球,也叫一级种球;一级种球还要在地里,再生长3年,才能成为商品百合;整个过程,两次移栽,生长期共达九年。

 

“兰州百合是中国特有的‘药食同源’甜百合。”兰州百合协会副会长张海龙介绍,兰州百合适宜分布在海拔1800-2600米坡地上,而且需要疏松通气和排水良好的土壤;土质适宜为沙质壤上、粉沙质壤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土壤,可以为植株生长发育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同时也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对养分的分解;另外兰州百合忌水,长期积水或排水不畅都会使茎腐烂。

 

张海龙介绍,兰州百合最有名的产区是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该村有150多年的兰州百合种植历史,可能是兰州百合最早种植地,种植技术最为成熟,被誉为“兰州百合第一村”;另一个说法,是说兰州百合最早种植于七里河区黄峪镇,说是在清代同治年间,一个姓杨的人,引进百合种子,在黄峪镇高山上种植,渐渐形成了现在的兰州百合。

 

袁家湾村兰州百合“百合谷”。受访者供图

 

袁家湾村原村支书高作旺,现年60岁,是兰州百合种植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家五代人种兰州百合,见证了兰州百合为村子带来的奇迹,“1949年之前,袁家湾村只有十几户人家,当时村民的经济收入就靠种植百合。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兰州百合种植技术成熟,村民通过种植兰州百合发家致富。现在村里有近300户,人均收入能过两万块。”

 

收购价格差不少

 

杨云所在的黄峪镇,和袁家湾村同位于七里河区,是兰州百合传统主产区。但杨云家的兰州百合收购价格和袁家湾村王强的收购价格却大相径庭。“80后”兰州百合种植户王强,种了200多亩兰州百合,同时还经营着一家约有20名员工的兰州百合加工厂,并建立起自己的销售渠道。他告诉记者,今年兰州百合比去年同期的收购价格,略有上涨,自己今年平均收购的兰州百合在8块左右,好的商品百合,需要18块钱一斤。

 

高作旺家种了100多亩兰州百合,他告诉记者,今年平均收购价格是七八块,收购商是按品质收百合,一般是看个头,个头小的,可能就四五块钱;但个头大的,二头皇那种,也可以十几块钱一斤。“当然收购商不会那么细致地去挑选,粗算出一家地里有多少二头皇,多少四头皇,再给报价。”

 

兰州百合茎生球。受访者供图

 

张海龙介绍,“几头皇”的提法,实际上是行业内最先叫起来的,是指一个特定容量的袋子里能装下几颗百合,能装下两颗,就是两头皇,装下四颗,就是四头皇,“当然是头越少,百合越大,品质越好,价格就会越贵。”

 

记者在网购平台上发现,兰州百合有二头皇,三头皇,四头皇等,“头”越少,价格越贵。如在某网购平台上,二头皇单斤价格是69元;而四头皇单斤价格是28.9元。

 

张海龙告诉记者,袋子容量标准不同,几头皇的标准也不同,“有的袋子容量165克,有的袋子容量150克,这两个袋子的两头皇,自然是不一样的。以前协会想在行业内统一一下袋子容量,但没能实现。所以,不同商家,有不同标准的几头皇。现在消费者要买兰州百合,若想有个确切的参考值,与其看几头皇,不如看一斤能有几颗百合。”张海龙告诉记者,买百合时,问几颗百合能凑成一斤,是能够衡量百合档次的最佳参数。一位北京市场的经销商告诉记者,从市场上来看,兰州百合一斤几颗,也在取代原先几头皇的叫法,“一斤十几颗的百合,才十几块钱;但一斤四颗的百合,将近100元。”

 

零售价格反过来会决定收购价格。王强发现今年十月下旬起,兰州百合价格在走高,收购价格自然也会提升,“现在仅仅网上订单量就能每天达到两三百斤,今年兰州百合的市场需求量还是很大的。等疫情缓解,物流放开了,批发市场走的量会更大。”王强表示,这几年的物流成本、人力成本在上升,兰州百合由收购商收购后,还要雇人再进行分拣,进行分级,“现在一斤百合,分拣、加工、包装、运输的成本,已经是四五块钱了。”

 

价格为何会不同

 

高作旺家今年种的100亩兰州百合,不在七里河区,在榆中县。王强家种的200多亩兰州百合,也在榆中县。“兰州百合在村里已经种了150多年了,说实在的,地和人一样,老出力气,有些疲了。”高作旺说。

 

农艺师梁玉文记得,在1978年左右,全市的兰州百合只有几百亩。而现在,兰州百合全市种植面积有25万亩以上。数据显示,截至2000年底,七里河区百合种植户达1.1万户5.9万人,百合种植面积5.2万亩,百合产量2.8万吨,百合销售产值8.6亿元,人均百合收益8996元,占全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1940元的41%。

 

高作旺记得,在80年代的袁家湾村,一亩地兰州百合能产4000-5000斤,但现在村里的老产地,一亩地能产1500斤,新产地(没种过兰州百合的耕地)能产2000斤以上,“现在种植技术提高了,有的新产地,是可以产3000斤以上的。最重要的是,新产地不仅产量大,质量也好,收购价也自然不同。”

 

学者孙鸿强在《连作对兰州百合生理特性及土壤环境效应的影响》指出:兰州百合连作田土壤盐碱化、养分失衡、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降低、酚酸类物质积累,生长受到抑制,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光合能力下降,叶片活性氧代谢失调,干物质积累减少,鳞茎单重下降,产量降低;因此,兰州百合最多连作6年,要积极合理轮作倒茬,并通过合理施肥等措施改善土壤环境,从而减轻连作障碍,实现兰州百合高产优质栽培。

 

据介绍,袁家湾村大多数人都在两个地种百合,既在本村里种,也在外地包地种,大多人去邻县,但也有爱闯荡的年轻人,将兰州百合种到山西,陕西,甚至是遥远的青海。

 

杨云曾是村委会负责人,他所在的村子,在近十年时间里,兰州百合种植面积从1300多亩锐减到500亩。“种百合还不如去打工。”杨云一家主要收入是兰州百合,但在南方读大学的儿子,一个月生活费就需要1500块。“等这一茬兰州百合挖完后,我也去打工。我老了,也不可能去外面包地了。”

 

据有关报道显示,兰州百合已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中国驰名商标、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优质特产奖等一系列国内外大奖,同时,被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授予兰州市“中国百合之都”称号,认证七里河区为“中国优势生态区域”,2016年全国百合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成功。2017年荣获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第二十届中国农产品加工投资贸易洽谈会优质产品奖以及全国十佳蔬菜地标品牌。

 

袁家湾村村民介绍,现在村里种兰州百合的老产地,也在积极倒茬,“让耕地先种点别的,比如马铃薯玉米,缓几年,再种百合。毕竟兰州百合营养价值丰富,是因为它养分需求量远大于一般作物。”多个村民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土壤肥力也在恢复中了。

 

作为兰州百合种植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作旺认为,兰州百合种植技术是与时俱进的,不能一味守旧,“兰州百合种植技术就是要和新技术一起变化。这些年,我们为了改良土壤,增长提质,和甘肃、兰州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都有合作。”

 

高作旺说,“我家从太爷爷那辈就种兰州百合。人们会问,你家传下来什么技术?其实太爷爷那会儿,好地是不缺的,那会儿的种植技术,就是看地,哪儿适合种,哪儿不适合种。但现在变化了,我们缺好地了,现在是要求我们改进技术,将地‘歇’回来。”

 

(应受访者要求,杨云、王强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