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领跑全国城商行后,近期北京银行作为仅有的4家城商行之一,与多家国有大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一起入围我国首批系统重要性银行。


日前该行披露的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北京银行资产总额达到3.0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41%;今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3.24%;实现归母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9.73%。零售战略稳步推进,零售客户、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收入贡献度加大。


此外,去年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银行业务的“含绿量”受到更多关注。北京银行在2004年就成为国内最早提供节能贷款的银行之一,近年在绿色金融业务方面更不断加码。据北京银行近日发布的2021年三季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全行绿色贷款余额402.67亿元,较年初增长54.3%。


该行还创下多个第一,包括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小微金融债,落地“双碳”背景下北京市首笔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成立北京地区首家以“绿色”命名的支行——北京银行通州绿色支行等。


北京银行成立首家“绿色支行”, 打造绿色金融新标杆。


入围我国首批系统重要性银行,零售转型显成效


成为国内首家表内资产规模超过3万亿元的城市商业银行后,北京银行今年的成绩单上又多了一项:在10月公布的我国首批系统重要性银行19家名单中,北京银行占据了一席。


连续8年跻身全球百强银行的北京银行,入围这一名单并不意外。立足每个经济发展阶段,北京银行一直在不断进步。今年,北京银行全方位加快数字化、特色化、轻资本转型,实现了规模、效益、质量、品牌的均衡稳健发展。


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末,北京银行资产总额达到3.0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41%,规模继续领跑城商行。盈利能力持续增强,今年1-9月,实现营收498亿元,同比增长3.24%;实现归母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9.73%。


全行零售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今年前9个月,零售业务利润贡献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截至9月末,零售客户数较年初增155万户至2513万户,全行零售客户资产管理规模(AUM)达8472亿元,较年初增长9.3%。


在多家券商的季报点评中,北京银行零售转型持续推进都是一个“加分点”。中银证券评价称:“我们认为公司(指北京银行)具备优质的零售客户基础,零售业务发展空间大,零售转型的推进也有助于公司息差和收入结构的优化。”


业务转型的同时,北京银行强化资本补充,圆满完成了永续债发行。10月15日,该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完成2021年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第一期)簿记发行,债券信用评级AAA,发行规模400亿元,票面利率4.35%,全场认购倍数2.28倍,提高全行一级资本充足率1.81个百分点。


数字风控体系首批通用模型正式上线


北京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也反映在数据中。


三季报显示,北京银行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识别在各业务领域应用。零售端,“移动优先”战略成效持续彰显,手机银行客户规模达1054万户,活跃客户达374万户,推出鸿蒙系统原子化服务、5G消息平台等创新应用。批发端,推出企业网银8.0版、企业手机银行3.0版;完善对公网贷平台功能,“京信链”系统与多个第三方供应链平台实现直连。运营端,新一代柜面业务系统“京智柜面”启动试运行,大幅提升柜面操作效率和使用体验。


在数字业务化方面,持续推进数据湖建设,上线知识图谱平台3.0,利用行内外数据构建更加精准的客户营销模型。


科技赋能提高了服务能力。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北京银行创新推出普惠金融APP,打造全流程线上化数字普惠金融品牌。截至9月末,全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1253亿元,较年初增长324亿元、增速34.9%,增量占比24.9%;同比增长355亿元、增速39.5%,增速创近年来新高;普惠金融贷款户数超15万户,较年初新增12.7万户。


数字化应用也为资产质量“保驾护航”。今年以来,北京银行进一步提高大额风险管控约束刚性,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预警和排查,积极推进潜在风险业务压降退出,确保资产质量平稳可控。强化大数据风控能力建设,“京行E警通”平台、“京御”数字风控体系首批通用模型正式上线,在智能化审批、自动化预警、模型化应用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截至9月末,全行不良贷款率1.44%,较年初下降0.1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生成率0.7%,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逾贷比67.14%,较年初下降28.2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24.62%,较年初上升8.67个百分点。


依托首都区位优势,打造绿色金融特色品牌


实力是北京银行点“绿”成“金”的基础。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北京银行围绕打通信贷市场、资本市场、碳交易市场的资金高效循环,强化“商行+投行”产品服务创新,积极在绿色金融体系构建、政策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绿色金融服务特色。


4月,北京银行成功发行银行间市场全国首单“碳中和”小微金融债券,规模20亿元,募集资金全部用于绿色产业小微企业贷款。6月,发布“绿融+”绿色金融品牌,涵盖“绿融贷”“绿融债”“绿融链”与“绿融家”四大产品体系。


此外,北京银行还与北京绿色交易所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北京地区首家以“绿色”命名的支行——北京银行通州绿色支行;设立了绿色金融专职管理部室;落地“双碳”背景下北京市首笔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据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北京银行全行绿色贷款余额402.67亿元,较年初增长54.3%。


事实上,早在2004年,北京银行就率先与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合作世界银行二期EMCo项目,成为国内最早提供节能贷款的银行之一;2007年,该行又成为国际金融公司IFC中国节能减排融资项目贷款首批合作银行。


作为扎根首都、服务首都的城市商业银行,北京银行持续为绿色发展注入金融活力,也与北京市的绿色金融发展契合。作为首善之区,北京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截至2020年末,北京市绿色信贷规模超过1.2万亿元,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近3000亿元,均居全国首位。


今年,绿色金融被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并作为“两区”建设的重点领域加速推进。北京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北京银行未来将紧跟首都绿色金融战略引领,强化自身体制机制建设,为首都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助力,并将从五方面发力:一是加大绿色信贷支持力度,二是持续推动绿色金融创新,三是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四是做好特色品牌联动,五是加强机构合作。


“特色化”的不只是绿色金融,北京银行更早打出的名片是文化金融和科技金融。


科技金融方面,北京银行抢抓北交所设立重大机遇,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水平。服务北京地区新三板企业近600家,全国22%、北京地区75%的新三板精选层、创新层企业都是北京银行的客户。截至9月末,全行科技金融余额1653.5亿元,较年初增长2.4%。


文化金融方面,目前中国影史票房前三影片《战狼2》《你好,李焕英》《长津湖》背后均有北京银行金融支持。截至9月末,全行文化金融余额723亿元,较年初增长7%。


让“首都银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的举措还包括:北京银行积极支持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为赛会场馆、配套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提供贷款33.8亿元;为“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金融服务。服务“两区”建设,发布“自贸汇通、跨境E融”北京自贸区跨境电商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与服贸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三平台”分别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实现品牌传播与业务拓展倍增效应。


 文/程维妙 编辑 陈莉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