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8日,内蒙古通辽连续两日出现特大暴雪。从7日10时至9日早,强降雪已经持续约46小时,积雪深度达到59厘米,打破了1951年来纪录。

 

通辽市气象局于11月7日发布多次预警信号,其中包括3次暴雪红色预警信号和4次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并于7日11时40分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雪大风)II级应急响应命令。

 

暴雪打乱了人们的节奏:积雪堵住家门,牲畜棚被压坏,学校因风雪停课,赶路人被困途中……直至9日下午,积雪仍未消融,新雪还在不时落下。通辽市应急管理局消息称,自11月5日20时起,通辽市强降雪天气过程导致8个旗县区受灾,受灾人口5609人,因灾死亡1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446.53万元。

 

雪灾之下,通辽市各方力量开展救援,居民积极自救,有人用铲车挖出通道,有人分享食物和饮用水,共渡难关。


11月8日,科尔沁区左翼中旗门达镇,郑阳家门口的积雪。受访者供图


大门被积雪堵住,只能用铁锹撬开一条缝

 

暴雪来临前,已经有人接到预警并做好了准备。

 

通辽市科尔沁区红星街道帮统村的“帮统佳和”老年公寓负责人张淑君告诉新京报记者,11月3日12点35分,她收到当地民政局工作人员的通知,得知6日—9日将出现大范围降雪降温天气,积雪深度最高可能达到20厘米,建议做好危旧房屋和牛舍羊圈草棚等加固工作,并提前做好食物和草料储备。

 

为了保证约50位老人的每日饮食,11月3日当天下午,张淑君便购置了菠菜、韭菜、橘子等蔬菜水果,并在地窖中储存了120多斤鸡蛋,白菜、土豆和茄子共几千斤,“一周不出门也没问题。”

 

看到暴雪预警后,家住科尔沁区左翼中旗门达镇的郑阳父亲把院子里的铁锹拿进了屋。郑阳回忆,7日下午雪下得很大,6点多的时候积雪到了脚踝,她接到学校通知,由于天气原因,8日放假一天。到了8日,郑阳再次接到通知称,9日不返校,具体返校时间另行通知,不排除上网课的可能。

 

11月8日早上6点,郑阳发现自家的房门打不开了。“一开门雪就往屋里灌”,郑阳的父亲见状拿着铁锹,用蛮力把门推开了一个缝隙,从缝隙中挤了出去,将门口的雪清理干净。郑阳记得当时的雪已经达到了40厘米厚,她父亲清理了一个小时左右。

 

“走出家门后,感觉一切都被大雪覆盖了,站在清出来的小路中间,齐膝的雪让人感觉仿佛被困在了围城里,到处白茫茫一片,晃眼又让人窒息。”郑阳称,除了清理出来的小路,往哪里走都是寸步难行。“院内的小物件已经看不到了,车被雪堆得只能看见车窗和大致轮廓,后院的果树只能看见上半部分树干和树枝 。”

 

张淑君记得,8日的时候,雪最深处没过她的膝盖,“我身高1米58左右,穿的是短款羽绒服,如果穿长款,压根走不动。走路时候,要把腿拔出来才能往前走,特别累。雪大风也大,四周白茫茫的,像蒙着眼睛走,都看不清路。”

 

但8日那天老年公寓的门还没有被雪堵住,“我们用铁锹清雪,但随清随下,也清不干净。”

 

9日上午,张淑君发现屋子的门窗全部被积雪封住,从屋内无法将门推开。幸好窗户是推拉式,张淑君的丈夫将窗户从侧面拉开后跳出去,再用雪锹把门外和窗外的积雪清掉。

 

张淑君告诉新京报记者,一名在老年公寓工作的厨师,因为大雪封门,无法外出。她表示,村干部已经组织村里的铲车清理积雪,自家铲车也去帮忙,但因为雪不停下,铲车持续工作,“铲车大梁都弯了。”


11月9日,科尔沁区红星街道帮统村的张淑君发现屋子的门窗全部被积雪封住,从屋内无法将门推开。受访者供图


家畜棚被积雪压塌

 

张月(化名)家住通辽市科尔沁区庆和镇南发村,6日晚,她和丈夫一宿没睡,由于羊圈内有三只羊处于待产状态,夫妻俩每隔一会儿就去羊棚看一眼羊是否已经生产。

 

7日早晨5点多,张月发现羊圈东北角的塑料棚顶被大风掀起。“雪一直往羊圈里窜,风刮得我们抬不起头来,看不清羊圈棚顶有多少积雪。”

 

8点,张月和丈夫吃过早饭,准备补救被掀起的塑料棚时,发现家门也被大雪封住。“门外的雪积了两尺深,我家的门是往外推才能推开,我和丈夫硬是推了条门缝出来,用炉铲一点一点把雪铲开才开的门。”

 

走到院子里,张月发现鸡窝也堆满了雪,鸡在雪里就露出一个脑袋,“我抓着鸡头把它们拽出来了,有一只母鸡在窝里已经冻死了。”

 

张月和丈夫来到羊圈时,棚顶突然被雪压塌,张月随即被压在了塑料棚和积雪下,站在羊圈外的丈夫立刻将她拉出来,所幸并无大碍。“检查一遍羊圈后发现,大羊都没事,只有两只小羊羔腿被掉下来的棚砸瘸了。”张月说。

 

夫妻二人将棚里的五十多只羊转移到院子北边另一个空羊圈内。张月记得,在转移过程中,有两只羊开始生产,由于空羊圈里到处都是雪水,夫妻二人便先将积水排空,并把院子里剩的几捆草从雪堆中取出,搬到羊圈里铺开,之后又取了一些塑料布把羊圈四周围上几圈抵御风雪,以保证圈内的温度。

 

“在这个过程中,我丈夫鼻子、手都冻破了。”夫妻俩一边给羊接生一边布置羊圈,直到晚上9点多才吃晚饭。

 

住在科尔沁区左翼中旗宝龙山镇的杨娜(化名)家,牛棚的彩钢玻璃瓦也被积雪压塌。8日凌晨3点,杨娜父亲听到牛棚里传来一声牛叫,赶去查看后发现,牛棚的彩钢玻璃瓦被积雪压塌。

 

杨娜解释道,自家养了不到20头肉牛,牛棚占地90多平方米。牛棚的棚顶一半用砖砌成,一半铺的彩钢玻璃瓦用于透光,而此次被压坏的部分即为透光的彩钢玻璃瓦。

 

牛棚被积雪压坏后,部分彩钢板掉落砸到了牛的身上,“彩钢玻璃瓦不是整块掉下来的,有一部分还连着棚顶,我父亲拿来切割机将彩钢玻璃瓦分离,切掉坏的地方,一直忙到凌晨5点。”杨娜表示,所幸此次没有给自家造成太多损失。


11月9日上午,科尔沁区红星街道帮统村清雪工作还在继续。受访者供图


被困在国道上的人:两天只开了两三公里

 

从11月7日上午到9日晚,陈星(化名)一直被堵在203国道通辽科尔沁左翼后旗附近。

 

陈星告诉新京报记者,她和叔叔两天时间只开了两三公里,现在国道路面上积雪达三四十厘米厚,车辙印已经被覆盖看不出来了,车身上也满是积雪,“附近屯子房上的雪已经没过门了,里面的人都出不来。”陈星听说,有的司机已经困在这条路上4天了,她看地图显示,前面很长一段都是红色的。

 

“空调不好使了,只能打着火,吹会儿热风缓一缓,但也不敢总打火,怕没油。”陈星说,她这次是从山东回黑龙江老家筹备婚事的,通常来说,走这条路需要三天,他们上路前只准备了三天的食物和水,也没有带厚衣服,“又冷又饿。”

 

陈星说,她只穿了件卫衣,没有穿棉裤,缩在车上的被子里,盖着棉服外套,蒙住脑袋,把所有的车窗关上,“不能动,一动就呼呼的风。”

 

昨天,附近的货车司机拿出自带的炉子,陈星和叔叔提供了两瓶饮用水,几个人煮了一锅热面条分着吃。

 

9日下午,科尔沁左翼后旗金宝屯的一名交警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们已经出动了20多人,正在203国道上分点位疏导交通。“金宝屯铁道这块,一过火车,所有的大车都要停下,一起步,大车就打滑,现在我们疏导过去一部分了。还有大车打滑,横路上了。”

 

这名交警说,滞留国道的群众可以提供自己的位置和车牌号,他们会找政府和救援人员为滞留群众送去食品、饮用水等物资。另一科左后旗的交警也称,203国道上堵了好几天,他们已经派出工作人员前去疏导交通,昨天他们还给镇里的群众送了水和面包。

 

9日下午3点半,陈星告诉新京报记者,一名交警给她打电话称,他们找到了一间距他们滞留位置一公里左右的厂房,请厂房的做饭阿姨给陈星和叔叔、附近两个大车司机一共四个人做了炒饭,让他们在厂里避寒。还有两名交警和他们一起在厂里,陪他们吃饭、给他们倒热水。

 

下午6点多,陈星得知,虽然附近道路疏通了,但由于前方路段拥堵,他们不能前进,还要在车里度过一夜。


11月9日下午,交警为滞留司机安排伙食,并陪同他们吃饭。受访者供图


清雪及自救工作正在进行

 

央视新闻11月9日消息,内蒙古通辽强降雪已经持续约46小时,7日、8日连续两日出现特大暴雪,积雪深度打破了1951年来纪录。目前降雪核心时段已过,但9日仍有小雪。如果后期积雪不能尽快消融,有可能引发白灾。

 

通辽市科尔沁区庆和镇南发村党支部书记张伟告诉新京报记者,从11月7日晚,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已经开始了清雪工作。9日早晨,村中一位孤寡老人被困家中,院中积雪几乎淹没了铁门,张伟随即带人前往清雪。目前,通往村医院、小超市的道路已经打通。

 

张伟表示大多村民提前通过天气预报和新闻了解将有大雪来袭,提前储备了粮食与生活用品等物资,只有一户人家缺少大米,自己正带人清理道路前往送米。

 

面对雪灾,南发村村民正在积极组织自救,遇到被困家中、大棚坍塌等情况的村民将求助信息发在村子的大群中,等待救援。

 

9日下午2点,家住科尔沁区大林镇的王英(化名)仍在进行门前积雪的清理工作,院中积雪最高处已有一米六左右。王英称,村中有一个大铲车正在清雪,但由于积雪太厚进展比较缓慢,许多邻居仍然在家里无法出门。能出门的村民为了去清理大棚,一起挖出了一条路。

 

为了防止大棚坍塌,王英一家一直在清理,“十分费力,主要还是清理底部的积雪,这样大棚上方的雪就会自动滑落。”此外,王英表示,由于今年煤价较高,村里大多人家并没有买煤御寒。

 

央视新闻消息,应急管理部9日紧急派出2个工作组赶赴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指导协助地方做好灾害应对和救灾救助等工作。近日,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3个省份调拨23.79万件棉大衣和棉被等中央救灾物资,支持地方做好今冬明春的灾害救助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新京报记者 慕宏举 徐杨 左琳 实习生 汤赛坤 李欣然

编辑 刘倩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