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期间,北京一消费者收到的快递。新京报资料图


“双11”已迎来尾声,快递高峰期却远未结束。就在这两天,多地发现部分货品、快递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消息,让不少人绷紧了神经。


据媒体报道,自11月1日以来,有5位二连浩特市民先后报告收到蒙古国代购商品,经检测,部分商品检出阳性;11月7日,又有锡林浩特市服装店店主主动报告,10月6日以来从蒙古国购置了4批次货品,部分货品之后也检出阳性。


无独有偶,由于石家庄市晋州市浩汇商贸有限公司近日发生聚集性疫情,该公司多批快递包裹流入全国多个地市,山东、河北、浙江、湖南、广西、甘肃、陕西多地展开对涉疫快递协查追踪工作。还有网友的健康码因接触涉疫包裹而变黄。


对眼下许多正沉浸于“买买买”的人来说,快递或货品上检出新冠病毒的消息,难免让人生出几分忐忑不安来:“双11”包裹混杂,收快递时会不会引“病毒”上身,带来不可测的风险?此前很多人就知道新冠病毒会附着沉积在物体表面,但注意力主要侧重在冷链物品上,这次一般快递或货品涉疫,很难不令人生出很多不确定感来。


对此问题,人们无需过度恐慌:快递就算携带新冠病毒,病毒在干燥环境里存活的时间也较短,接受涉疫快递包裹的人员感染风险较低。目前相对成熟的“人物同防”机制,也托起了快递物流行业疫情防控的屏障。


但无需恐慌,不等于可以掉以轻心:疫情防控,就得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勿以患小而不防。尤其是“双11”这样商流、物流高速运转的节点上,快递包裹收发量的剧增也会堆高风险,稍有疏忽闪失,给了病毒传播可乘之机,风险就可能呈几何级增大,最终人与货的高频快速流动也会拉长疫情防控战线。


就此看,防疫无疑已为“快递安全”赋予了新内涵:快递安全指的,已不只是将包裹安全无虞地送达,还是消除病毒传播风险,避免疫情循着快递网络向外扩散。


进一步讲,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双11”,是个重大的消费时点,也是个重要的防疫大考节点——它考验的是人们在收发快递过程中的防疫意识,更是快递物流企业在揽收运输分拣投递各环节的防疫责任落实情况,是社会各方能否统筹兼顾节点性消费与日常防疫的关系。


自疫情发生以来,由于快递物流成了减少直接聚集交叉、生活医疗物资保供的末端支撑,有关部门对快递业提出了不少规范性要求。


如督促指导邮政、快递企业落实“人物同防”要求,对营运、投递、生产场所和工器具进行定时消毒,每天对所有进出车辆进行整车喷淋消毒,坚持一车一件一消杀,对冷链物品更是加强“点对点、无接触、可追溯”的闭环管控,对进境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的邮件快件强化防范,该采取检验检疫、样本采集和消毒消杀措施的绝不含糊。


这些着力防范病毒通过寄递网络输入扩散风险的举措,在“双11”前后显然该得到不打折扣地落实,切忌留下任何盲区死角。特别是这次“双11”跟国外疫情依旧蔓延、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形势叠合的情况下,严格对表防疫要求将其落到实处,对进口、中高风险地区来的快递货品重点盯防,很有必要。


对公众而言,收取快递包裹时,也应做好个人防护,对于境外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的快递包裹,更要做好消杀。过“双11”也得带着防疫意识,说起来似乎有些远,但却很实在,也需要落脚于各个细节中。毕竟,“取个快递,码却黄了”,想必也非人们乐于见到碰到的情形。


“双11”,必须防止“疫从包裹入”。要“嗨购”与防疫两不误,而不要因为防疫意识掉线给消费狂欢罩上阴霾。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