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IC photo


教培行业大调整之下,作为行业“航母”的新东方的转型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前不久,俞敏洪透露,新东方未来计划成立一个大型的农业平台,自己将和几百位老师通过直播带货,帮助农产品销售,支持乡村振兴事业。


不过,这一转型方向也引发部分争议乃至质疑。如有媒体就刊文认为,新东方不应该照搬李佳琦模式,“从一个挣快钱的行业跳到另一个挣快钱的行业,恐怕不是最佳示范”,并认为新东方也许可以成为职业新农人的摇篮。同时,建议新东方关注学生急需的周末研学市场。


对此,俞敏洪日前在直播间回应称,新东方如果直播带货,会向李佳琦或者薇娅取经。对于新东方跨界到原本并不熟悉的农货直播领域,感谢记者给了一个非常善意的提示。最后,还表示将不负期望,努力前行。


从回应内容看,俞敏洪的发声无疑是得体的,不仅从善意的角度理解不同的声音,并且还对各方给予了感谢。面对质疑和批评,这样的态度或让人对于俞敏洪及新东方的转型,有了更多的信心。


首先应该指出的是,对于新东方的转型,社会各界给予关注,有鼓励,有质疑,乃至有批评,都很正常。基于直播行业的现状以及新东方的过去所发表的一些意见,也未必就是给俞敏洪浇冷水。不过,作为一家遭遇行业大调整而不得不转型的企业,转型方向的选择最终还是只能交给自己来完成。外界可以关注、探讨、建议,但也要给予尊重,避免出现“越俎代庖”式压力。


就拿转型做农产品直播带货来说,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但俞敏洪作出的选择,恐怕也不是简单地“拍脑袋”。一方面,有成功转型直播带货的案例在先,尤其是像俞敏洪和新东方这样的名人和知名机构参与直播带货,确实相较一般人有更多的流量效应;另一方面,新东方旗下有数百位老师,这是现成的资源,并且老师们平时也是靠“口才”立业,这方面的起点之于直播带货,其实不算低了。


当然,一个是教育培训,一个是新兴的且竞争异常激烈的直播带货,成功跨界肯定不容易。但我们尝试去理解俞敏洪之所以选择这一赛道的现实考量,不是片面的为了支持而支持,而是提醒各方,置于不同的立场,每个人的想法都有差异。而最终来为这种选择承担后果的,也只有俞敏洪和其背后的新东方。明白了这一点,就应该理解,只要合乎市场经济法治要求,新东方无论作出哪种转型选择,都应该获得社会的包容。


作为行业领头羊,新东方的转型,选择哪条路,又是否成功,这对其他大大小小的培训企业来说,难免具有风向标意义,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有声音认为它应该作出“示范”的原因所在。但要注意,新东方转型是否具有示范意义,首先还是得看结果。选择的赛道再具有开创性,看起来再合理,最终若走向了失败,都难言是好的示范。而对当前的新东方来说,相对于给其他企业带去示范,更重要的还是要让自己“活下去”。因此,对于新东方的转型,我们可以有期待,但更多的还是应尊重其现实考量,而不必添加过多不必要的“包袱”。


长期以来,俞敏洪个人及新东方的成长,都给人以“励志”色彩。他当年选择了尚未起步的、少有人走的教育培训,并最终获得成功,既源自个人的不懈坚持,也源自紧紧抓住了开放时代下的机遇。近三十年后,他将转型方向定位为直播带货,突破性、创造性在今天看来或远不及当年开创教育培训,但是如果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成功转型,依然能够鼓舞更多的转型者,释放更强的激励效应。在此意义上,给予新东方转型更多的包容,未尝不是对所有创业者、转型者的包容。


创业也好,转型也罢,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尊重企业自己的选择,或许就是对他们的最大支持。


文/丁君 编辑 孙晓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