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张建林)11月18日,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9人当选。其中,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65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84人(不含外籍院士)。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该集团公司于登云、范瑞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国庆、李得天、杨宏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目前,集团公司有36位两院院士。


于登云,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于登云曾任高分四号、九号、十三号卫星工程总设计师,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任务工程副总师,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副总技术负责人等。长期从事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动力学与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参加了我国“东方红3号”通信卫星、资源一号卫星、资源二号卫星、北斗导航星、载人飞船、探月工程和有关小卫星等多个型号工程研制与管理工作,从系统工程、动力学与控制角度,为型号工程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性问题。2020年6月,获得国际宇航联合会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


范瑞祥,先后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进入火箭院从事航天科研工作后,曾先后参与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等多型火箭的研制工作,从2001年开始,先后任长征二号丙系列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二丙”火箭)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其间,他参与、主持完成了长二丙火箭的两种新型上面级的研制工作,完成了整流罩低空分离、二级箭体主动离轨钝化等多项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使长二丙火箭成为我国唯一能够同时承担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大椭圆轨道卫星发射任务的运载火箭,而且能够在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卫星发射中心执行发射任务。2008年,范瑞祥担任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七火箭总设计师。2014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01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


王国庆,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长期从事航天大型复杂金属构件成形、连接、装配集成技术研究及特种装备研制工作;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项目,参加多个航天型号研制工作,突破了多项制造关键技术,解决了型号研制的瓶颈难题,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英国TWI布鲁克奖等多项奖励。2020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


李得天,是我国真空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领域专家。长期从事真空计量测量技术及仪器研究工作,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固定流导法测量气体微流量、分流法校准极高真空规等创新思想,主持创立了7种不同参数国防最高真空计量标准,使我国真空计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李得天及其团队创造性地提出基于质谱分析原理的推进剂泄漏检测方法,并研制出发射场卫星推进剂泄漏检测仪和火箭危险气体共底泄漏监测系统,成功解决了推进剂泄漏检测难题。他曾荣获我国真空科技界最高奖——“中国真空科技成就奖”以及“航天创新奖”、“航天贡献奖”等。201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


杨宏,1991年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自开始研制新型返回式卫星,到主持神舟一号、神舟三号总体工作,成为神舟四号副总设计师,作为天宫一号总设计师全程参与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再到现任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及其团队先后攻克多项技术难关,拿下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确保了各项试验的完成。杨宏曾获团中央“中国科技创新杰出奖”、集团公司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载人航天功臣奖、航天功勋奖、曾宪梓航天基金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