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徐美慧)11月26日,国务院正式对外发布《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肖金成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州区与河北廊坊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一大关键,是要打破行政区划壁垒。

 

中心城区与副中心应“各司其能”、相互依托

 

《意见》指出,副中心将有序承接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疏解。

 

通过北京市级党政机关和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搬迁,推动北京内部功能重组,加强对首都功能的服务保障。研究制定中心城区存量疏解调整综合政策,符合城市副中心发展定位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在疏解至城市副中心时,允许其新建或购买办公场所。

 

符合划拨条件的,可以划拨方式供应土地;原国有土地使用权被收回的,经批准可以协议方式按照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为原土地使用权人安排用地,所收回的土地由属地人民政府依法安排使用。建立健全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工作对接机制。

 

肖金成表示,《意见》的发布更明确了北京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的关系。

 

“我们可以看出,中心城区与副中心并非割裂的,而是关系紧密的关系。”肖金成指出,北京中心城区是承接四大功能的,包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而城市副中心则是承接北京其他的非首都功能的,为中心城区起到服务与保障的作用。“中心城区与副中心应该‘各司其能’,相互依托。”

 

从短期目标到长期目标,副中心各方面均将提档升级

 

《意见》中,明确指出两个时间段的主要目标,短期至2025年,长期至2035年。

 

到2025年,城市副中心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功能基本形成。北京市级党政机关和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搬迁基本完成,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副中心质量”体系初步构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成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的重要支撑。

 

到2035年,现代化城市副中心基本建成。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的作用全面显现,形成现代化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城市副中心质量”体系完善成熟,与周边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肖金成解读表示,《意见》提出的短期目标,到2025年,也就是十四五期间需要达成的目标,实际上是疏解的一个重要阶段,北京的很多是非首都功能将向副中心疏解。

 

疏解过程中需要设置完善和调整的时间,因此设立了一个短期的5年目标。在此期间,《意见》指出,要推进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到2035年的长期目标,则是一个提档升级的过程。经过这样的升级,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各项功能将更加完善,现代化程度更高,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肖金成表示,到了2035年,现代化城市副中心基本建成,整个区域的发展水平及规模都将有巨大的进展。

 

“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是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肖金成表示,《意见》对于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强调与进一步明确。

 

《意见》提出,到2025年,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成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的重要支撑。

 

同时,将加快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规划管理、投资审批、财税分享、要素自由流动、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等方面探索协同创新路径。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及合作共建等方式,推动北京部分产业和功能向北三县等周边地区延伸布局。加强城市副中心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三县、天津市武清区等周边地区产业合作,鼓励北京市企业和产业园区与北三县重点产业园区对接,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


肖金成指出,从目前来看,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便是行政区划的壁垒。


“这种行政区划的壁垒大多是人为造成的,我们需要打破这种壁垒。”肖金成认为,目前的行政区划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这是未来亟须克服的关键所在,而《意见》的发布,便为此指明了方向。

 

新京报记者 徐美慧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