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姜慧梓)“通州区到去年年底有184万人,比2014年刚开始做疏解工作时增加了近36万人,每年平均有6万人左右到通州来。”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崔述强在12月1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作如上表述。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通过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破解长期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优化调整空间布局和经济结构,走出一条人口密集地区优化发展的新路。过程中,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成为北京发展新的“两翼”。


崔述强表示,“两翼”建设的目的就是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目前,北京四大班子——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已经搬到副中心,涉及1万多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到去年底,通州区有184万人,比2014年刚开始做疏解工作时增加了近36万人,每年平均有6万人左右到通州来。与此同时,中心城区特别是核心区的人口在下降,中心城区下降了15%。


“我们要让这种承接能力不断增强,欢迎大家到副中心来。”崔述强表示,接下来要把相关设施建设好。


教育方面,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正在建设,建成后将有几万名人民大学的学生迁到通州,有效承接中心城区人口的疏解。目前正在筹建第一实验学校,属于九年一贯制,解决小升初家长的焦虑。医疗方面,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已经开诊,安贞医院主体也要迁到副中心。


从副中心到市中心往返通勤将更加方便,打造城市铁路延伸副中心线,实现从北京西站、北京站坐着国铁到副中心上下班通勤。“我们正在与铁路部门洽商,争取将其公交化。”崔述强说。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