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顺平县大悲乡岭后小学校长陈文水,因帮助生活贫困的两姐妹改造出单独的卧室,让两姐妹彻底告别了8年和爷爷、爸爸睡在一张炕上的生活而悄然走红于网络。红了之后的陈文水依旧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对于他来说,梦想依旧如初——给岭后小学打造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乡村教育。


岭后小学劳动实践课,陈校长和学生一起观察蘑菇的生长习性,体验劳动的快乐。受访者供图


改造房子的乡村校长火了,其背后关于农村女孩私密生活空间、留守儿童的话题也再次引发思考。12月1日,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多年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潘璐。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潘璐。受访者供图

 

【对话陈文水】

 

“两个女孩大了,和大人们住在一起不合适”

 

11月30日,陈文水的手机不断响起,对于自己筹钱给两姐妹改造房子的事儿缘何突然就火了,陈文水也有点意外的。2019年9月,陈文水开始通过短视频平台记录学生们伙食等日常,帮两姐妹改造房子的视频只是其数百个作品中的一个。 

 

新京报:为何要给姐妹俩改造房子?

 

陈文水:去学生家里走访的时候,发现姐妹两个和爷爷、爸爸住在一个土炕上。两个女孩一个12岁,一个15岁,两姐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家出走了,现在已经到了青春期,还和爷爷、爸爸住在一起很不方便,所以就萌生了给她们改造一个卧室的想法。

 

新京报:学校里,和姐妹俩一样,长大了依然需要和兄长、父亲、爷爷等异性同住一个房间的情况多吗?

 

陈文水:实际上给这两个姐妹改善卧室已经是今年的第三例了。之前给我们学校两姐妹改造房子也是因为两个孩子平时都和爸爸、妈妈住在一个土炕上,且他们家的居住条件更有限,现在正在帮这个家庭建一个彩钢棚鼓励这个家庭搞养殖业。总之,农村的孩子有自己独立房间的比较少。



实际上,陈文水已经帮3个学生家庭改造房子了,让孩子们有了独立空间。视频截图

 

新京报:红了之后,生活变化大吗?


陈文水:自从得到大家的关注以后,接到的电话采访就比较多。总的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工作生活还是按部就班,基本上还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

 

新京报:准备一直在乡村学校待下去吗?想过学校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吗?

 

陈文水:是的。未来可能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是我觉得我们有梦想、有目标,工作就有了动力,生活也有了意义。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给岭后小学打造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让更多的人关注乡村教育。

 

【对话专家】


“女童保护意识比物质投入更重要”

 

新京报:对于陈文水校长帮助两姐妹改造房子的事儿,您怎么看?

 

潘璐:陈校长最近在网络上挺火的,我也看到了他的视频以及一些直播,对于这件事情的理解重点放在哪里?重点放在校长本身教育理念的关注上,还是把重点集中在农村女童发展需求方面?校长对于女孩独立空间需求的认识,以及留守女童生理、心理各个方面的全面需求,我觉得这其实是通过这个事件我们更应该关注到的。

 

新京报: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尤其是留守女童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潘璐:从我们调研来看,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的监护方式是祖辈监护或亲戚监护。有的时候虽然孩子的父母新盖了房子,但是把孩子交给祖辈、亲戚照看的时候,孩子就会搬到祖辈或亲戚家里,和爷爷、奶奶、姑姑、舅舅、阿姨等住在一起。和祖辈住在一起,一方面老人的住房条件本身就有限,房间的数量和居住条件相对就会比较差。另一方面,很多老人对于儿童隐私权、私密空间这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因此就会造成我们看到的,留守儿童,特别是留守女童和老人同住一个卧室的情况。有的老人还会同时照顾多个孙子、孙女,这样一来,留守儿童就会和多个表姊妹,甚至表兄弟同处一室,缺少自己的私密空间。由亲戚监护的留守儿童,也是一样的。

 

新京报:有印象比较深刻、典型的案例吗?

 

潘璐:2016年我们的研究团队曾经对农村留守老人做过一个调查研究,研究发现有的留守老人目前正在抚养11个孙辈。这些孩子同时住在一起,有男孩,也有女孩,这肯定就会造成孩子们生活上的不便。

 

新京报:留守女童集中在哪个年龄段?

 

潘璐:一般是在小学阶段,因为初中阶段的孩子大部分是在乡镇或者去县城上寄宿制学校。现在在农村和老人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基本上都是小学年龄段的孩子。

 

新京报:小学阶段女生没有独立的生活空间,相较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是否会好一些?

 

潘璐:不是的。小学五六年级的女孩其实也有这种需求了,对于生理、心理空间的需求。其实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女生的私密空间也是很难得到保障的。以前我们在村里做调研的时候,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学校的老师男性化、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且老师的性别意识不强。女生没有独立的洗浴空间、女生宿舍没有窗帘、男老师晚上查寝等情况都是存在的。女生在校进行个人卫生清洁的时候还需要女生之间相互照看、挡一下人,非常不方便。

 

新京报:学生本身的自我隐私保护意识其实是很强烈的?

 

潘璐:我觉得女生对于这方面还是有需求的,男生其实也是一样的。

 

新京报:现在留守女童私密空间保障卡在哪里?

 

潘璐:这个事情的解决本身不需要经济上很大的投入,而在于思想意识的提升。家长、监护人的教育意识以及学校的教育理念才是最为重要的。陈校长帮两姐妹改造房子事件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校长本身有很好的女童保护意识,他能够与学生家庭保持密切的联系和关注,及时了解到女生的需求,这是学校方面非常重要的一点。教育工作者本身有这样的女童保护理念,并且能够及时了解女童的这些需求,这是至关重要的。在教育理念上,通常家长特别是老人是要滞后于学校和老师的,如果说连学校和老师都不具备女童保护的意识,可能我们更难以指望爷爷奶奶、留守老人有多么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此,我们要及时把这种理念传导到家长端,这可能需要我们做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倡导工作。对于学校或者是对于村庄社区,如何通过一些生动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理念,包括女童保护、亲子沟通等至关重要。另外,由于缺乏早期的性教育和生理教育,对于孩子,特别是很多女孩子来说,会对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变化感到羞于启齿,甚至是到恐慌。这种恐慌来自于对生理变化的缺乏正确的理解、表达。只有让孩子们正确意识到这种需求、正确地看待这种变化才能正确地保护自己,把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及时与家人进行沟通。在学校教育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对性教育、生理教育进行正确的指导。学校、家庭与孩子之间形成女童保护的共识,实现有效的沟通才是关键。

 

新京报: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成功的案例吗?

 

潘璐:四川省青神县妇联长期开展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他们在留守女童保护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妇联会定期开展志愿活动,志愿者会到留守儿童的家中去帮助他们做家务的收纳、整理,同时也带入一些儿童保护的理念。其实,对于很多妈妈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来说,根本不知道如何去整理自己的个人生活空间,房间、床、物品非常杂乱。志愿者会对孩子们的生活空间做一些整理,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孩子们意识到如何有一个更独立、更好的空间去生活和学习。一些农村学校也尝试着做一些女童保护的小练习,让学生认知自己的身体、隐私部位。很多城市的孩子在幼儿园时就会接受到这样的教育,强化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对身体隐私部位的保护。但是我们之前在农村做活动的时候发现,很多孩子认为自己的皮肤、脸,甚至是手都是隐私部位。孩子对于正确理解自己的身体、保护自己的身体还缺乏一些常识。

 

总而言之,对于女童私密空间的营造、对于留守女童的保护,意识要比物质上的投入更重要。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