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对于很多人而言,这是一个听起来有些耳熟却又有些生疏的名字。在2021年即将过去之际,他选择彻底退出蒙牛,消息甫出,便点燃舆论。


截至12月2日午间,热搜话题#蒙牛创始人牛根生退出蒙牛#阅读次数达1.3亿。


官方信息显示,牛根生本次离职是因为退休,此后,他计划将更多时间投入慈善工作。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牛根生的退出是一次完美的“谢幕”。他告诉记者,“对于牛根生来说,作为蒙牛的创始人,他对蒙牛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整个乳业格局偏向于国产。”


41岁创立蒙牛,从一间53平米的出租屋起步


公开资料显示,牛根生1958年出生在中国北部内蒙古大草原的一个小村庄,因为家境贫困,出生不到一个月就卖给一户姓牛的人家栽根立后,所以取名“根生”。


据说当年他从乡下被卖到城里仅值50元钱。


牛根生最早出现在资本市场时,是以伊利副总经理的身份。


在伊利1996年3月1日披露的上市公告书里,那时的牛根生只有37岁,大专学历,经济师。1984年至1992年,他历任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厂乳品车间主任、冷饮分厂厂长、呼市回民奶食品总厂副厂长。1993年起,任伊利股份副总经理兼伊利冷冻食品公司经理。


1998年,牛根生离开了伊利,关于离开原因,坊间最多的猜测是“功高震主”,甚至有一份流传颇广的辞职信,以牛根生的口吻写着:“我曾多次直接或间接地询问过郑总,是否对我有意见或要求?能不能指出并批评,以便我改正,但是郑总对我和别人都表示,没有什么意见,只是觉得我说话太随便,有时不注意场合,再者就是曾经把功劳都记在了自己的账上,只提过五关,不提走麦城。”


关于种种猜测,牛根生当时未曾正面回应,1999年,他创立了蒙牛。


当时,牛根生带领几个人在呼和浩特租下一间53平米的民房打出“蒙牛”的招牌,出租屋里有“六张桌子、一张单人床、一张沙发、一个茶几,都是从自己和朋友家里搬来的”,在“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困境下开拓进取。


成立之初,蒙牛在全国乳业排名中位列第1116,经历快速发展后于2001年排名进入全国前五。


2004年,蒙牛顺利在港上市,现如今,蒙牛在国内建立了41座生产基地,在新西兰、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建有海外生产基地,全球工厂总数达68座,年产能合计逾1000万吨。2020年,蒙牛营业收入约760亿元,净利润约35亿元。


营销大师牛根生


作为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家,牛根生对外界输出过很多经典观点。


蒙牛乳业2010年发布的一篇文章显示,牛根生认为,做企业就得讲究营销,讲究策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蒙牛总是跟国家民族的大事、地区的大事非常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最早是在北京申奥的时候,蒙牛承诺,如果北京申奥成功,蒙牛每卖出一件产品就拿出一厘钱捐助奥运会,在外界看来,这笔钱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摊到了每个产品的销售额里面是很少的。用牛根生的话说,就和消费者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互动关系。此后,在一系列民族大事件中,蒙牛总是在恰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出现在公众视野。在牛根生看来,这不是在营销产品,而是在营销企业的品牌。后来,“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蒙牛广告语人尽皆知。


有自媒体人士表示:“有一次听蒙牛老总牛根生的演讲,15分钟讲了蒙牛的规划,剩下30分钟就教你怎么喝牛奶,听他讲完后,你感觉今天不喝牛奶,腿马上就会瘫痪,牛根生走到世界各地,各种场合,都是讲怎么喝牛奶。凡是听到他讲话的人,回家就想喝牛奶。”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引起轩然大波,蒙牛也牵涉其中,陷入危机,牛根生的一系列操作则被称为公关典范。


根据当时的报道,自从2008年9月11日得知三鹿出事的那一刻,牛根生立刻意识到,由于蒙牛是在全国各地收奶,卖给三鹿的“毒奶”同样有可能混入蒙牛的奶源。


牛根生紧急召开蒙牛高层会议。会议的首要内容是研究如何对消费者赔偿和退换货,其次是如何稳定内部军心,并给广大消费者一个说法。会议上,牛根生把“此事对蒙牛的伤害”提升至“生死”高度——“宁可轰轰烈烈地死掉,也不能猥猥琐琐地活着。”听到这句话,据说一些高管激动得潸然泪下。


“蒙牛决定,只要是因为等待检测而变质的奶都先收再倒,收奶款按照平常价照付,一周间,蒙牛倒奶足有2万多吨,直接、间接为奶农承担的损失接近1亿元。”


2008年9月18日,一篇题目为《在责任面前,我们惟一的选择就是负起完全的责任》出现在牛根生的个人博客里,他说,“不知道”这三个字绝对不能成为自我开脱的理由,因为无知本身就是一种犯罪!如果这件事情处理得不好,我这个董事长将引咎辞职。


乳业专家宋亮曾与牛根生有过接触,据他描述:“牛总给人的感觉文化层次不高,江湖气很重,很接地气,讲话很干练;牛总做事执行力非常强,高效、果断、不犹豫;牛总非常善于利用资本的力量,喜欢广交朋友,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


乳业江湖少了牛根生蒙牛如何再现火箭的速度


虽然是在今年12月1日辞去在蒙牛的最后一份职务,但是,对很多蒙牛人而言,牛根生其实已经退居二线很久了。


蒙牛2011年年报显示,“牛根生已经辞任董事会主席职务,自2011年6月10日生效。”


彼时,牛根生已经从内蒙古大学毕业,取得了行政管理学位,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取得企业管理硕士学位。


2016年9月,蒙牛管理层也再次发生变动,牛根生出现在战略及发展委员会名单中。不过,其更多地被认为在扮演战略顾问的角色。


牛根生退休后,对外称计划将更多时间投入慈善工作。事实上,牛根生在2007年便入选我国民政部指导发布的“中国十大慈善家”榜单,并在2007年胡润十大慈善榜中排名第三。


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简称“老牛基金会”)是由牛根生携家人将其持有蒙牛乳业的全部股份及大部分红利捐出,于2004年底成立的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基金会。


截至2020年底,老牛基金会累计与184家机构和组织合作,开展了267个公益慈善项目,遍及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及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丹麦、尼泊尔、非洲等地,公益支出总额15.65亿元。


老牛基金会官网显示,牛根生自2006-2009年陆续辞去蒙牛集团总裁、董事长,从企业家转为慈善家;在其影响下,家族成员全部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其子女发起成立“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进一步扩展家族慈善事业;牛氏家族被评为“中国战略慈善典范”,其子牛犇被评为“家族慈善新生代十杰”,老牛基金会被评为“家族慈善基金会十强”。在慈善之外,牛根生以投资人的身份在多个领域都有布局,比如零售、教育等。


而反观蒙牛乳业,近年来其业绩与伊利差距明显;2020年,蒙牛的业绩更是出现了倒退。


昔日执蒙牛牛耳者彻底退出,乳业双雄的逐鹿仍在继续,业绩不振的蒙牛如何再现火箭的速度?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