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裴剑飞)记者从今天(12月8日)开幕的房山区党代会上了解到,位于西周燕都遗址的琉璃河镇董家林、黄土坡两村,已于今年5月全部腾退,共腾退搬迁村民住宅536户。安置房建设正在快速推进,力争2022年6月竣工。未来,遗址所在地将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位于房山区琉璃河镇的西周燕都遗址,被称为北京的“城之源”。这处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遗址,把北京的建城史从八百年一下子上推到了三千年。在北京市和房山区的努力下,琉璃河遗址周边地区已经进行了整体搬迁工作,具备科学考古的条件,即将作为国家级的考古遗址公园和重大考古项目展开相关工作,进一步揭开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的神秘面纱。

 

董家林、黄土坡两村,分别位于遗址宫殿区和墓葬区。国宝级青铜器“伯矩鬲”“堇鼎”“克盉”“克罍”均出土于这两个村。“伯矩鬲”已进入文物禁止出国(境)展览目录;“堇鼎”被誉为首都博物馆镇馆之宝;而“克盉”“克罍”则是探究真正到燕地就封的第一代燕侯名字的最有力佐证。

 

2022年,房山区将推进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审批、立项,启动建设项目计划书和“文物影响评估报告”的编制,开展全域整体策划和概念性设计,统筹考虑文化遗产资源的联动发展,策划与公园相配套的多元业态内容,并积极推动申遗工作。据了解,由房山区牵头编制的《琉璃河遗址保护规划(2020-2035年)》已于2021年3月由市文物局正式对外公布。

 

目前,房山区会同北京市文物局,正在编制琉璃河遗址保护规划五年行动计划。3月以来,已组织召开专题会、专家会9次,汇总专家意见建议110余条。房山区政府与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擎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正式签订《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策划与概念性设计一体化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此前,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把琉璃河遗址定位成考古遗址公园其实要实现三个目标。”他认为,第一个考古遗址和周边环境要得到妥善保护,这样才能把它稳定地保护下来;第二要通过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使琉璃河遗址成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也促进房山的文旅发展;第三个要让考古遗址公园促进当地的就业,对老百姓的现实生活有所助益。

 

“这三个目标也是我们十多年来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得出的一个结论。”单霁翔说,我们最开始进行的是遗址抢救,让它能够被保护起来,后来我们开始使这些遗址像公园般美丽起来。今天,我们希望能让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活”起来,要使它成为北京继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之后,又一个具备申报世界遗产潜质的文化遗产项目。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编辑 白爽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