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国研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赵晋平


2021年是中国“入世”20周年。20年来,中国全面落实“入世”承诺,不断深化市场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在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中赢得了机遇,成就了全球经济大国地位,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蓬勃动力。


认真履行“入世”承诺,不断扩大市场开放 


20年前,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中国开启了全面对接世界通行经贸规则的改革开放新进程。为了全面履行 “入世”承诺,对接世贸组织经贸规则体系,中国的中央政府先后清理了2300多件法律法规,地方政府也清理了多达19万件左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与世贸规则和中方承诺不一致的规定进行了废止、修改,形成了符合加入世贸组织要求的市场经济制度与政策体系。


20年来,中国按照算术平均数计算的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7.4%,低于9.8%的入世承诺,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实施的加工贸易进口保税、特别是不断增加的鼓励进口政策和自贸协定关税减让措施,进口贸易的实际关税负担率(=关税收入/进口总额)远低于名义关税率。2001年,我国实际平均关税负担率是4.2%,第二年就降到了2.9%,2010年下降到2.1%,2020年进一步降至1.8%的历史新低,与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1%左右的实际关税负担率十分接近。关于中国履行承诺情况,20年来在世贸组织历次对华贸易政策审议中均获得通过,并得到绝大多数成员方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


中国履行入世承诺的20年,也是不断深化市场化改革、主动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的20年。以“入世”为契机,中国还在外商投资准入和市场准入开放、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建设、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自贸园区创新等开放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基本形成了具有较强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激发市场活力,培育企业国际竞争合作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截止到2019年底,在华外资企业达到62.7万家,比2001年增长了2.04倍,每年净增2.2万家;从事外贸进出口业务企业也达到了上千万家,民营企业跃升第一大类外贸经营主体。持续扩大开放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内外资企业活跃在中国和世界市场,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对外贸易量质齐升,大国地位日趋巩固


“入世”为中国融入全球市场创造了重要机遇。200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仅为4.2万亿元,2020年达到32.2亿元,20年间扩大了6.6倍,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1.3%。由于世贸成员相互开放市场,进出口贸易成本和贸易壁垒明显减少,为中国企业充分利用国内要素资源扩大生产和出口提供了机遇。2001—2020年期间,中国以美元计价的年度出口总额增加了8.7倍,年均增长达到12.1%,高于同期全球出口年均增速6.8个百分点。中国的出口增长源自贸易伙伴进口增长的带动,从这一角度来看,随着贸易伙伴市场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2020年和2001年相比,中国出口增量占这些经济体进口增量的份额达到24.8%。开放型世界市场需求增长为中国带来巨大出口增长机遇。


“入世”20年来,中国的贸易结构升级不断持续,为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和附加值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撑。2020年我国出口中初级产品的比重由2001年的9.9%下降到4.5%,同期工业制成品由90.1%提高到95.6%。分商品来看,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提升了12.9个百分点;杂项制品下降了10.2个百分点。从进口结构来看,初级产品进口占比上升14%,达到33.8%,工业制成品占比下降14.5%,达到66.3%。随着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国内包括机械运输设备等产品在内的工业制成品竞争力明显增强,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持续上升的同时,对同类商品的进口依赖性有所下降,结构优化取得明显进展。


贸易特化系数(=(出口-进口)/(出口+进口)*100%)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分商品对外贸易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所处的水平和位置。系数的正值越大越表明优势在上升;负值越大越表明劣势加大。根据2020年海关统计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按照SITC标准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分类中,初级产品特化系数平均值为-70.9%,;食品、饮料、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等大类商品都是较大幅度的负数,与2001年系数值相比负值幅度有所扩大,表明我国在全球初级产品领域缺乏比较优势,主要以大量进口方式满足国内需要;而从工业制成品来看,平均值是28.6%,除化工品之外,机械及运输设备、按原料分类制成品、杂项制品等都是正值;其中工业制成品比2001年提高了18.9个百分点;机械及运输设备提升了26.6个百分点,充分说明我国主要工业制成品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已经由过去和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垂直分工格局逐步转向水平分工。这也是我国对外贸易质量提升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排名第一的经济体。以出口为例,中国出口占全球比重由2001年的4.3%提高到14.9%;在全球排名也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中国在许多产品领域的贸易额都位居全球第一。以数字产品贸易为例,2020年全球数字产品贸易额占全球货物贸易比重进一步提升到19.2%,成为全球贸易中占比最大的领域。其中,中国占全球数字产品贸易额的比重是25.7%,高于美国的7.3%和欧盟的19.1%,位居全球第一。


“入世”以来,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明显加强,发展质量逐步提升。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还不是一个贸易强国。同样以数字产品贸易为例,2020年我国数字产品零部件的贸易特化系数是-19.0%,尤其是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半导体制造设备等领域的贸易特化系数分别达到-49.7%、-62.2%和-84.1%。这些数据足以说明中国在核心零部件、关键设备等领域仍然处于相对比较劣势,今后必须通过加强自主创新,弥补卡脖子环节等措施解决可能面临的供应链风险等问题。这是实现贸易强国目标的必由之路。


扩大开放为中国带来了“澎湃春潮”,为世界激活了“一池春水”


“入世”20年来中国在对外贸易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在促进中国经济强劲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各国带来了重要机遇。


首先从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来看,20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长期保持在30%以上,凸显了外贸增长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2001年,按照当年进出口总额和名义GDP计算的外贸依存度为38.1%,随后几年逐年上升,2006年达到64.2%的历史最高点。在这期间为了控制市场流动性过快增长引发的高通胀和房地产过热问题,中国采取了适度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建立了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政策目标。外贸出口增长趋于平缓,贸易收支失衡得到逐步改善,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也回归合理区间,基本保持在30%—40%左右的水平上,在发挥贸易增长“引擎”作用的同时,通过实施贸易收支平衡政策措施为宏观经济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另外,每年的外贸顺差属于货物与服务净出口项下的市场需求,可直接计入支出法GDP的组成部分。20年来,依托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我国对外贸易长期保持顺差,贸易顺差占名义GDP的比重平均达到3.6%。这意味着外贸净出口每年会为名义GDP多带来3.6个百分点的增长。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对于推动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其次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作用来看,20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占全球比重从4.1%提高到13.3%。根据WTO贸易统计计算,20年来,全球货物贸易累计增长了1.8倍,其中由于中国出口、进口增长因素拉动,全球出口和进口分别增加了0.4和0.3倍,贡献率高达20.8%和16.8%。中国成为促进全球贸易繁荣不可或缺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中国的开放为世界许多国家提供了出口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机遇。2020年中国进口总额达到2.07万亿美元,比2001年增加了7.5倍。同期,全球中国以外国家出口累计增长了1.51倍,其中,因为中国进口增长导致这些经济体出口净增0.52倍,中国进口增长对贸易伙伴出口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0.6%。根据中国海关统计的计算结果表明,20年来,中国进口需求累计为其他经济体创造了26.3万亿美元的出口收益,相当于同期这些经济体的名义GDP累计总额的2.6%。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既是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世界经济波动的“稳定器”。2020年以来,中国保持经济增长对稳定疫情冲击下世界经济发挥的重要作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然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经济全球化逆流汹涌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善。坚持多边主义,积极推动世贸组织的必要改革和新议题谈判,维护多边机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这是世贸组织成员共同的责任。 中国将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在争取自身发展机遇的同时,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 陈莉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