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意见(2021-2025年)》(下文简称《实施意见》)近日印发,对照几个月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北京提出“健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尤其是“健全基层依法行政能力建设体系”。

 

强调“关键少数”和“强基导向”

 

对于北京市未来5年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意见》提出,要健全10个体系,包括行政权力运行体系、依法行政制度体系、行政执法工作体系、行政权力制约监督体系、矛盾纠纷行政预防化解工作体系、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培养体系、突发事件应急法治体系、基层依法行政能力建设体系、法治政府建设保障体系、党领导法治政府建设的制度体系等。

 

此前,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其中提出要健全8个体系。对照该《实施纲要》,北京《实施意见》增加了两个体系,分别是:“健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健全基层依法行政能力建设体系,切实提升基层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健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培养体系方面,《实施意见》提出的工作目标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能力全面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意识明显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表率作用有效发挥。

 

为达到上述目标,《实施意见》提出,要推进领导干部学法常态化,把依法行政教育纳入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的必训内容;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规章清单,编写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知识读本。同时,要构建依法行政教育培训平台,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理论与实务研究,确立重视法治素养的用人导向。

 

也就是说,前一个体系着重增强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后一个体系着重提升基层政府依法行政能力。

 

北京市委党校法学部主任金国坤认为,北京《实施意见》在体系建设上增加上述两个体系,着重突出了“关键少数”和“强基导向”的首都特色和要求。

 

不断提高获法律职业资格或具法律专业背景人员比重

 

北京《实施意见》为什么强调健全领导干部和基层政府的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体系建设?

 

北京市司法局法治调研处二级调研员吴苗林,全程参与了该文件的起草。吴苗林介绍,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实践来看,我们的领导干部、基层政府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还没有达到理想程度,也就是自觉和自如的程度,因此需要构建相关体系予以加强。“北京市要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首先领导干部思维、能力要提升上去。”

 

从整个法治政府建设来讲,基层是薄弱环节。吴苗林介绍,北京市近年来随着行政执法权下沉到街道,在街道推行综合执法,基层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存在较大差距。

 

健全基层依法行政能力建设体系方面,《实施意见》提出的目标是: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全面落实,基层依法行政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法律实施“最后一公里”有效贯通,基层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明显增强。

 

在打通基层综合执法“最后一公里”方面,要继续稳步推进行政执法事项向基层下放,坚持依法下放、试点先行,坚持权随事转、编随事转、钱随事转,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有监督。

 

《实施意见》提出,持续提升街道(乡镇)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逐步提升街道(乡镇)法治机构工作人员准入标准,不断提高获得法律职业资格或者具有法律专业背景人员的比重。


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