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陈琳)北京市将分类施策,为各类不同需求的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证明办理服务。推动市场主体从“准入又准营”向“快入准营”转变。

 

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5.0版改革政策已发布。12月20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务服务局、经济开发区联合召开优化市场准入专场新闻发布会,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

 

12月20日,北京市有关部门联合召开优化市场准入专场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供图


更大范围推动照后减证、简化审批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处处长许泽楠介绍,去年在北京市的营商环境4.0改革中,市场主体“准入又准营”水平显著提升。5.0版改革政策对标“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并结合北京实际情况,对4.0版营商环境改革政策进行全面迭代升级,以“快入准营”为目标,更加注重从市场主体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制度创新和服务方式上做加法,在优化流程和降低成本上做减法。通过分类施策,为各类不同需求的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证照办理服务。

 

一方面持续优化市场主体资格的取得方式,也就是营业执照办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服务模式,提升一网开办平台智能化、自动化程度;持续推进市场主体登记承诺制改革,以落实明年3月1日实施的《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为契机,全面提升登记注册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推动服务手段数字化、服务举措智能化,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开办的便利度。

 

另一方面持续优化市场主体经营资格的取得方式,也就是各类许可证资质办理,通过“证照分离”改革、政务服务事项告知承诺制、“一业一证”、“一证多址”等改革举措,在更大范围和更多行业推动照后减证、简化审批,降低准营门槛。

 

同时,更加注重以用户导向和用户思维,提供证照协同办理服务。通过深化“证照联办”,推出更多一件事场景化办理,扩大电子证照在审批部门之间广泛应用等措施,为申请人提供更加简约、集成、有针对性的定制化服务。

 

登记、社保、公积金等开办事项“一网全办”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处副处长秦世杰介绍,在优化市场准入方面,5.0版改革中,市场监管部门继续围绕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降成本,聚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高企业全生命周期登记便利度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在京发展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

 

在持续提升服务体验,提高市场主体开办效率方面,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登记、税务、社保、公积金、银行开户这些开办事项在“e窗通”的一网全办、一网专办机制,使企业开办更加规范、更加便利。

 

提升“e窗通”网上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在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住所的智能匹配,以及企业经营范围点选等办理环节提供场景式服务,提升企业开办填报和审批效率。优化银行开户服务、员工登记等企业开办具体事项的办理机制,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办理体验。完善企业登记“e窗通”APP、微信小程序等功能,为申请人提供更多办理方式选择,提高企业开办移动端办理便利化水平。

 

个体工商户同样享受“一站式”服务

 

秦世杰表示,落实“六稳”“六保”任务要求,促进个人经营者就业创业,在前期企业开办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个体工商户开办服务工作的意见》,推出多项首创举措,实现在北京注册各类市场主体一网专办、一网全办、零成本。

 

目前,个体工商户开办服务事项纳入区级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个体工商户可在企业开办专区享受同等政策和服务,一次性领取营业执照、印章、发票等办理结果“服务包”。

 

在“e窗通”平台为个体工商户提供申请营业执照和免费公章、领用发票、员工参保、银行开户预约等全流程服务,实现线上线下“一站式”办理。

 

将个体工商户刻章费用纳入市区财政预算,个体工商户开办时可根据需求免费获得印章。

 

出示电子营业执照等同于悬挂纸质执照

 

同时,持续推进电子化成果的广泛应用,充分释放“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便利优势。

 

目前,北京市已为222余万存量市场主体全部生成电子营业执照。线上实现北京市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电子税务局、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住房公积金单位网上交易平台等20余个场景广泛应用,累计调用电子营业执照验证使用量达6000万次。

 

线下在办事大厅窗口、自助服务终端均可使用电子营业执照进行业务办理和业务查询,为企业提供更多选择和便利。据统计,北京市已经有超过132万户市场主体下载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占存量市场主体总户数的六成,电子化应用成果全国领先。

 

在5.0版改革中,北京市将持续深入推进电子营业执照的广泛应用,比如企业在经营场所公开展示电子营业执照,就等同于悬挂纸质营业执照,视为已履行亮照经营义务。同时,电子营业执照可以应用于各政府部门及商业银行、招投标、网络交易等领域,跨行业、跨领域互通、互认、互用,不断优化“互联网+”环境下的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

 

新京报记者 陈琳

见习编辑 陈静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