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冯琪)“许多家长转变了过去让孩子拼时间、多刷题、盲目报班的行为。”12月21日,在教育部召开的介绍“双减”工作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校长、教师、家长、社会教育观念正在发生积极转变。

 

逾7成家长反映教育焦虑有所缓解

 

会上,吕玉刚提到,随着“双减”工作的推进,科学教育观念得到广泛支持和认同,普遍更加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更加关注学生全面素质提高、身心健康发展,发展素质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特别是许多家长转变了过去让孩子拼时间、多刷题、盲目报班的行为。”吕玉刚引用了一组调查数据:70.3%的家长认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育儿理念,66.2%的受访家长表示要鼓励、陪伴孩子参与校外体育运动,65.5%的受访家长表示不额外增加孩子课业负担。72.7%的家长反映教育焦虑有所缓解。学校直报平台收到了7714万份家长无记名调查问卷,97.3%的家长反映对学校减负提质工作表示满意。

 

此外吕玉刚称,国家统计局在秋季开学后的专题调查显示,校内减负成效初显,作业负担明显减轻,73%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书面作业时间比“双减”前明显减少,85.4%的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表示满意。

 

将通过信息化等途径给教师赋能

 

吕玉刚表示,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双减”工作的成果还是初步的,还需要持续巩固、提高水平。各地各校要围绕“巩固成果防反弹、消除盲点找问题、提高水平抓突破”,推动“双减”落实继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高里走。

 

首先,将继续强化作业管理。在“压总量、控时间”基本到位的基础上,注重“调结构、提质量”,进一步完善作业设计指南,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不断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增强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

 

课后服务方面将再提升。在“全覆盖、广参与”基本实现的基础上,注重“强保障、上水平”,确保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到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统筹利用科普、文化、体育等方面社会资源,进一步增强课后服务有效性、吸引力。

 

课堂教学方面,吕玉刚提出,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认真完善分学科教学指南,健全教学科学管理长效机制,严格执行教学基本规程,强化教师备课和校本教研,精准分析教情学情,加强学业质量监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同时吕玉刚提到,要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学校减负提质的关键。通过培训、教研、信息化等途径给教师赋能,切实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信息化应用、课后服务和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能力水平。此外,将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新京报记者 冯琪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