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王景曦)在正在举行的北京“两会”上,冬奥始终是各个委员热议的话题。1月6日上午,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在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2年北京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充分放大冬奥效应,全面建成200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30个青少年校外冰雪活动中心。

 

北京市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筹办对中国冰雪运动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自筹办冬奥以来,我国大力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健全群众冰雪组织、建设群众冰雪设施、发展形式多样的冰雪健身项目,让更多群众有机会“上冰上雪”。

 

体育界别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曹卫东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一直认为冬奥会不是一个终点,是把冬奥会真正作为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同时也是一个重大契机。”


体育界别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曹卫东。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 摄

 

冰雪运动已经突破了空间、时间限制,冬奥筹办为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权后,中国相继出台《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等文件,推动民众参与冰雪运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提出,要大力推广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助力建设“健康中国”,奋力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

 

曹卫东表示,前期冬奥会的筹办为中国冰雪运动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总书记提出的带动3亿人上冰雪的目标,应该说已经是实现了。目标实现以后,接下来就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他认为,我们在筹办冬奥的过程当中为冰雪运动做了很好的普及工作,也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不管是人们对冰雪运动的重要性的认识,还是场地的准备,还是从全国各地的政策支持角度来看,这都为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还提到,现在的冰雪运动也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过去,冰雪运动主要聚集在东北,冰雪运动素有“难出山海关”的说法。经过近几年的普及、建设,现在冰雪运动已经走出东北,走向了全国大江南北。此外,也突破了时间的限制,“过去的冰雪运动只能在冬季进行,现在已经基本上可以跨越时间,因为我们这些场馆在夏天运行都没有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所以,作为一个体育运动本身的可持续,我觉得这个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曹卫东谈道。

 

曹卫东认为,以我们国家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来讲,已经到了可以推广普及冬季运动的阶段,“关于冰雪运动成本的问题,这就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把冬季运动项目的门槛适当降低,为广大普通大众进入冰雪运动项目创造条件。

 

冬季运动要往高水平、高质量发展,需要克服人才、科技瓶颈

 

曹卫东此前与体育界别委员讨论的过程中也提出,现在已经为冬季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如果在冬奥会之后要实现冬季运动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还要克服两个瓶颈:人才和科技。

谈到冬季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瓶颈,曹卫东认为,目前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培养、建设还有待加强。“目前我们的冬季项目,不管是从哪个层面上来讲,都可以说是参与人数较多、参与积极性较高。但不管是冬季运动的专业教练员、裁判员、社会指导员也好,还是辅助冬季运动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也好,都有待加强。”曹卫东举例说,现在专业的制冰师、制雪师还很缺乏,这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曹卫东还提到,过去学校教育配备的体育老师基本上都是夏季项目的体育老师,配备冬季项目体育老师的学校很少,“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怎么样对学校的体育老师进行跨界、跨项的训练、培训,包括我们以体育大学和师范大学为主的一些培养体育教育人才的学校,怎么样在这块加大力度,这是接下来的重要任务。”

其次是技术瓶颈。“我一再提到,冬季项目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总书记也反复强调,要用体育科技来推动竞技体育水平的提升,推动全民健身水平的提升。冬季项目的科技含量是非常高的,我们怎么样解决目前制约冬季项目普及的一些技术难题,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多工作可以做的。”曹卫东表示,比如高端冬季运动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对冬季运动项目装备的要求,我所说的高端并不是奢侈品那种‘高端’的意义,而是它要结实、实用、管用,而不是说对运动名牌、奢侈品趋之若鹜,毕竟这涉及安全问题。”

 

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

见习编辑 陈静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