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陈琳)1月13日,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共同策划,在北京市东城区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上海市黄浦区的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举办了南北《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新年对话直播活动。

 

南北《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新年对话直播活动。东城区供图


活动当天,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李杨薇、上海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教师何牧,分别在南北两地主持了直播活动。现场参加直播活动的有南北两地党史专家代表,电视剧《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上海市大同中学历史教师、黄浦区青少年党史学习品牌项目《顾老师讲红色故事》主讲人顾博凯。还有北京景山学校、北京一六六中学、上海市格致中学、上海市向明中学、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等南北两地青少年代表。

 

南北两地党史专家分别介绍了各旧址的历史背景及相关史实,两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展览讲解员张汝娴、刘倩分别介绍了各展览情况,对各展馆展品分别“亮宝”,进行隔空交流。南北两地青少年代表畅谈现场感受、共同诵读《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第一卷第一号发刊词《敬告青年》,并分别与南北两地党史专家进行隔空对话。活动最后,南北两地人员共同隔空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本次活动举办的两地,都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孕育与创建、诞生与成立的重要历史发生地和见证地。

 

北京市东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红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有“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3处;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54家;许多建党初期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东城区。

 

上海市黄浦区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起源地所在区,正奋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核心引领区。20.54平方公里的境域内,留下了许多难以磨灭的红色印迹: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在此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地;党中央机关长期办公地;已查明的革命遗址遗迹及纪念场馆、设施达142处;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46家。

 

活动通过现场直播南北《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隔空对话的形式,形成南北两地革命活动旧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间的联动。

 

《新青年》由陈独秀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7年,《新青年》编辑部由上海迁到北京,成为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之一。俄国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刊物。1923年6月,它成为中共中央的机关理论刊物,直到1926年7月停刊。它从创刊到停刊,见证了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的历史过程,在党的创建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地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作为《新青年》杂志编辑同人与进步青年的活动地,都是新文化运动主阵地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场所,承载了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的历史过程。

 

据了解,2021年,东城区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区内革命活动旧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资政育人等方面的作用,将区域24处革命活动旧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串珠成链”,设计推出《薪火传承——东城区党史游学地图》,按照内容和种类,打造“觉醒年代”“光辉足迹”“历史记忆”“文人志士”“日新月异”五条党史游学推荐线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作为“觉醒年代”线路的重要点位,在旧址重现《觉醒年代》场景,并创编戏剧《星火》,演绎剧中精彩片段,以“小而精”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吸引了不少观众,特别是广大年轻人,纷纷前来打卡游览,了解历史。自2021年6月1日开展以来,共接待参观人数3.2万余人次,并荣获“2021北京网红打卡地”称号。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