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图/国新网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中国经济数据。初步核算,202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经济总量达114.4万亿元,突破110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7.7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551美元,突破了1.2万美元。

 
纵向来看,去年中国GDP增长的成绩超过2021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6%以上预期增长目标;而横向比较,与美欧基本在2%以下乃至是负增长的局面相比,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尽管这一数据,确实存在2020年疫情冲击经济导致的“低基数效应”,但无论是从2021年收获的全年8.1%这一超预期的增长数字,还是从连续两年GDP突破百万亿人民币的总额来说,这都意味着,我们已经挺过了前所未有的全球疫情所带来的艰难考验。
 
中国动态清零的疫情防控政策,为生产流通的供应链配合打下了安全的基础,全面复工复产所形成的完整产业链,不仅仅在全球层面凸显了中国制造的优势,同样塑造了一个稳定强大的经济预期,这种生产端到心理端的优势,短期内是任何经济体无法比拟的。
 
本次披露的数据中,外贸数据的变化就是这一优势的佐证之一。在经济发展充满多重不确定性的2021年,我国外贸创造了不凡“成绩单”——外贸额连续跨过5万亿、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一年之内连续两连跳,中国外贸额创下历史新高。这是中国制造比较优势的体现,也是经济保持增长的基座所在。
 
此外,从人均GDP的增长来看,1.2万美元的金额,迈过高收入国家门槛已经只有一步之遥。根据世界银行2021年7月发布的最新标准,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为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12695美元;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人均则超过4096美元,但低于12695美元。
 
从这一标准来看,中国目前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是毫无疑问的。当然,也正如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所指出的那样,我国人均GDP尚未达到高收入国家下限标准,与发达国家普遍超过3万美元的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也正因此,这事实上也为未来增长打开了想象的天花板:在经济总量已经稳居全球第二的情况下,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究竟蕴藏在哪里?答案或许就在人均GDP的增长之中。
 
从今年的统计数据可知,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比2019年增长14.3%,两年平均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两年平均实际增长5.1%。这说明,居民收入的增长情况与GDP增长是同频共振的。同时也回答了以上问题:经济穿越谷底的力量来源,正是居民人均收入的提升。
 
当然,还必须看到,疫情叠加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依然存在。比如随着疫情的发展,外需增长高位回落的风险在加大。
 
其中包括人民币对美元价格的变化、航运货运运力问题以及外部环境不确定的因素依然在增加;从内部来看,内需提振依然是一段时期的调控重点,零售和消费以及服务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居民消费的欲望也因此产生了保守心理。
 
而去年以来,包括房地产和碳减排等结构性调整政策的同步实施、金融风险的控制以及对平台经济的整顿等,都意味着结构性转型所带来的阵痛必然会对未来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但这种阵痛和压力,恰恰也是未来经济穿越谷底、重回增长周期必须要经历的事实。如何在进一步做大蛋糕的同时,提升人均收入推动共同富裕,是未来宏观调控的目标,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所在。


特约评论员 | 陈白(媒体人)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