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为)1月19日,北京冬奥组委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集(2022)》,包括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等七个单册遗产报告。


本次发布的环境遗产报告主要介绍从2015年7月31日申办成功至今,北京冬奥会在生态环境、低碳奥运、可持续性管理三个方面所形成的重要遗产成果。


报告披露,自2015年申办成功以来,京津冀及周边省份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实施治气、治沙、治水攻坚战,采取一系列精细化防控措施,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大气环境显著改善,北京市和张家口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分别由78微克/立方米和30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3微克/立方米和23微克/立方米。


赛区及周边风沙问题获得有效治理,北京市和张家口市森林覆盖率分别由41.6%和37%增长至44.4%和50%。京津冀地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提高,北京市污水处理率由87.9%提高到95%,张家口市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占比由70%提高到100%。积极实施山地赛区保护和生态修复,形成了生态赛区、森林场馆的良好形态。


同时,全面推进低碳管理,进行低碳场馆创新示范,奥运会历史上首次使用最清洁低碳的二氧化碳制冷剂;推动新能源车辆的普及应用,在全社会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广泛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依托±500kv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和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实现全部场馆常规电力需求100%由绿色能源供给;采取行动推动碳中和,实施林业碳汇捐赠和涉奥企业碳汇捐赠示范,推广碳普惠制,搭建面向公众的自愿减排交易平台。


报告还介绍,北京冬奥会创新建立可持续性管理体系,在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次把“大型活动可持续性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社会责任指南”三个国际标准整合为一体,实现奥运筹办全过程、全领域的可持续性融入和管理,为规范奥运会等大型活动可持续性工作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在全社会推广普及可持续理念,通过持续开展各类教育和宣传活动,提升了公众对于冬奥可持续的参与度,促进了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升。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白爽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