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张建林)近日,银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6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已从其自主建设的卫星研发产线下线,完成出厂评审,运抵发射场,并将于2022年第一季度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此批卫星的发射也将验证我国面向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的小规模批产以及全流程研制能力。


这是我国首次成批量研制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合伙人、首席科学家张世杰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卫星一般生产模式为定制化生产,研发周期长、成本高,卫星工业化生产将提高卫星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对航天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银河航天批量研制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受访者供图


“小蜘蛛网”可实现单次30分钟以上不间断通信服务

 

2021年初,银河航天启动卫星小批量研制工作,在11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小批量卫星的全部设计、总装、测试、试验和出厂工作,该批卫星的出厂,验证了银河航天卫星产线的小规模批产能力以及低成本研制模式,进一步推进我国卫星低成本批量研制。

 

据介绍,通过该批卫星,银河航天将构建卫星互联网试验网络——“小蜘蛛网”,可实现单次30分钟以上的不间断低轨卫星宽带通信服务。“小蜘蛛网”还将被用于低轨卫星通信网络新体制、新架构的探索,各类场景服务的验证,为大规模组网应用积累经验。

 

此外,银河航天6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同时搭载了遥感载荷,不仅可以通信,还可以对地拍摄照片和视频。利用该批卫星组成的试验星座,银河航天将开展卫星通信、遥感一体化的创新应用模式探索以及在轨演示验证,推动我国低轨卫星通信遥感一体化技术发展。

 

据悉,银河航天是我国领先的卫星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卫星制造商,自主研制并成功发射中国首颗通信能力达48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已建成首个集Q/V频段低轨信关站、Ka低轨卫星终端、4G/5G基站一体的试验系统,完成了星地融合5G试验等一系列应用场景测试。

 

卫星低成本批量生产正在成为全球趋势

 

“我国面向重大航天工程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航天产业体系,以航天院所研制的宇航级设备为主,确保航天工程圆满成功。目前,银河航天面向卫星互联网星座快速构建需求,尝试与工业体系进行合作,依托我国强大的工业体系,提高卫星部组件以及整星的批量化能力,降低成本。”张世杰说。

 

银河航天在通信载荷、卫星平台及其核心单机的自主研发与低成本量产方面已构建核心能力,并通过打造基于民用工业体系的商业化供应链,构建卫星生产线和精益生产管控系统,创新探索“卫星设计-生产线-供应链”的量产铁三角模式,可大幅降低卫星研制成本、缩短卫星制造周期,是卫星低成本批量研制的重要实践。

 

实际上,卫星低成本批量生产正在成为全球趋势。卫星的工业化生产是太空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环节,将加速助力我国卫星互联网以及太空基础设施的建设。

 

据了解,银河航天即将发射的6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其单星研制成本对比银河航天首发星已下降一半以上。后续,随着卫星智能超级工厂投入运营,银河航天将进一步降低卫星批产成本,提高研制效率,加速助力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


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正在进行电推工质加注。受访者供图


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将成为6G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太空基础设施建设驶入快车道,卫星低成本批量生产是太空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而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具有广覆盖、高带宽、低时延、不受地域性影响等特点,也决定它将成为6G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业界对于6G还没有完整统一的标准,但是有共识的是6G通信一定包括卫星通信,因为6G是泛在的网络,现有传统地面网络很难在沙漠、海洋等各地方实现完全覆盖。”张世杰认为,在通信网络从5G到6G的演进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验验证,包括5G的通信体制如何与卫星通信系统特点相结合。但现有地面5G通信体制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到低轨卫星的大动态特性。

 

他认为,这些大动态的特性(大动态指低轨通信卫星高速飞行导致的多普勒频偏变化、传输时延变化等性质),需要一系列技术手段来应对,并且通过技术验证为后续稳定的网络建设奠定基础,所以卫星在轨验证是非常必要的。

 

张世杰也告诉记者,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确实是具有技术和投入门槛高的特点,同时星座建设成本也与发射成本等相关,需要不断进行技术迭代和创新,进一步降低卫星成本、提高卫星性能,希望可以与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推动整个产业的进步。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