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你去过北京的冬奥公园吗?这里有15件与冬奥相关的雕塑作品,均出自国际大师之手。“雪孩子”是第一个入驻这里的雕塑,它的创作者刘洋希望“用雕塑连接世界”。


2021年底,雕塑家刘洋的《雪孩子》成为第一个入驻北京冬奥公园的雕塑。作为职业雕塑家的刘洋,十余年间,走过34个国家,留下76件雕塑作品。图为刘洋和他的作品模型《拥抱的雪孩子》。受访者供图


1月28日,出自6个国家的艺术家之手的15件公共雕塑正式亮相北京冬奥公园,迎接即将举办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雕塑中有两个雪白的“孩子”,浑圆的身体上顶着方方的脑壳,像是在嬉戏玩闹,又似是扶持前行。阅读全文>>>


这两个“雪孩子”出自中国雕塑家刘洋之手。他表示,在创作中,他加入了自己对奥林匹克和体育的理解,把“融”字发挥到极致,一个雪孩子的腿同样是另外一个雪孩子的胳膊,方方的脑壳看不出是仰头还是低头,左顾还是右盼。


2020年7月,为了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召开,冬奥组委会面向全球征集冬奥城市公园和场馆的公共雕塑作品。


刘洋看到了契机,但要在全球1600多个艺术作品方案中脱颖而出,刘洋感觉并不容易。思来想去,他决定用“方脑壳”的“孩子”形象,打造出两个憨态可掬的雪孩子,它们没有五官,看不出表情,也看不出性别年龄,没有身份划分,更没有尊卑之别。


赶在2021年底,刘洋的《雪孩子》成为第一个入驻北京冬奥公园的雕塑。“自己的得意之作能落户国内,是我最大的荣誉。”至此,他终于如愿以偿“让‘雪孩子’回家。”


此前,刘洋曾在很多国家留下了第一个中国人的雕塑,他经常跟身边的朋友提起,“如果你将来会去到世界上的某个国家,我的雕塑会在那里等你,十年,百年。”如今他已将这句话变为,“如果你有机会从世界各地来到中国,我的雕塑会在这里等你,十年,百年。”阅读全文>>>




距离曾经的“带货一姐”薇娅被罚已经过去一个多月,直播行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主播们获得了更多流量,行业正在经历去中心化,商家自播成为新的趋势。



君君(化名)是一名直播带货“重度用户”,也是李佳琦、薇娅等主播直播间的常客。近期,她打开这些App明显感觉到,平台推送的中小主播增多,“有时候刷十条视频,可能五六条都是不认识的小主播。”君君记忆中,曾经一开手机都是大主播身影,自己也因此接触并依赖上直播间买货。


薇娅直播间被封后,君君自然将视线转移到第二梯队的主播和一些商家自播。而这似乎已然成为行业趋势——头部主播掌控的巨大流量正在被市场重新瓜分,商家自播、腰部主播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行业洗牌,商家自播同样被赋予更多潜力。于商家而言,以往具有高议价能力的头部主播影响力减少,话语权正在回归:一方面是可以寻找佣金和坑位费相对低的腰部主播,另一方面,商家自播也能被分得部分被封杀大主播的流量盈余。


一位从事电商直播的业内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头部主播如果逐步失光,意味着平台和商家的直播策略将向自播倾斜,去中心化也一直是平台希望看到的。


毕马威《迈向万亿市场的直播电商》显示,通过自播模式,商家可以省下红人主播的投放成本,直接让利给消费者,有效激活导购员价值。与红人直播主要依靠主播自身人设所形成的IP,直播用户由情感和货品双向驱动不同,商家直播主要依靠的是品牌价值和货品。阅读全文>>>




老潘名为潘维廉(William N.Brown),是福建省第一位拿到中国永久居住权的美国人。1988年,老潘携全家来到厦门,任教于厦门大学至今。老潘说,那些为梦想而奋斗的中国人令他尊重和钦佩。


潘维廉。受访者供图


1993年,老潘被授予“国家友谊奖”。2001年获颁“福建省荣誉公民”。2020年,被评为CCTV“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近日,老潘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说,“我尊重和钦佩那些为了梦想而奋斗的中国人。一旦我讲的故事打动了人心,外国人自然会理解这些积极感受。世界了解了中国人民,就会更好地了解中国。”


老潘两次自驾环游中国。第一次在1994年,他和家人、朋友驾驶一辆面包车,从福建出发一路向北开到内蒙古大戈壁,向西前往青海和西藏,再折返回厦门,3个月走完了四万公里。


时隔25年后,2019年老潘想看看中国的变化,再次环游中国。他跨越了中国18个省区市的26个城市。在第二次环游中,他惊叹于即使是宁夏、内蒙古或西藏最偏远的村庄,也有了直达家门口的水泥路,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也可以每天网购并推销农产品。


老潘认为,中国消除绝对贫困是一个奇迹。他说,今天的中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是因为这个国家既有自上而下高瞻远瞩的领导,也有自下而上懂得爱拼才会赢的各行各业勤奋的劳动者。中国的领导层既富有远见又务实,因为他们来自基层,了解人民的真正需求。而中国的政策能自上而下实施,离不开老百姓的勤劳和智慧。阅读全文>>>




一百余名骑手里,有五十多位白血病患儿的家长,这是一个特殊的外卖骑手站点。在河北燕郊,围绕一所知名血液病医院,来自全国各地的白血病患儿家庭长期驻扎。春节将至,新京报《出圈》栏目记者专访数位“小白骑手”,他们当中有脆弱又刚强的单亲妈妈、有耗费400多万负债累累决不放弃的父亲、有驻扎数年不走立志帮助他人的过来人。





作为冬奥会的残疾人志愿者,李楠要面临许多挑战。然而她觉得被人需要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让残疾人共享平等的机遇和权益是奥运精神的一部分。


北京2008年夏奥会城市志愿者,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第一个报名成功的残疾人志愿者,还是城市志愿者形象大使。受访者供图


“我们都需要爱,大家把手都牵起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一起来,一起向未来。”镜头前,李楠和其他志愿者们坐在轮椅上,他们面带微笑,手臂随着音乐节拍律动。李楠将合十在一起的双手从胸前向外展开,呈现出“欢迎”的手势。


这是北京市肢残人协会轮椅模特队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拍摄的手势舞宣传片,李楠作为北京冬奥会第一个报名成功的残疾人志愿者参加了宣传片的录制。


2003年,因为一场车祸,李楠高位截瘫,终身要与轮椅相伴。但因身体残疾带来的各种不便,改变不了她每天忙碌奔波的生活。


出院后,李楠成为了一名残疾人志愿者。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她在望京街道的温馨家园接待了来自19个国家的200多位中外运动员。


此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李楠将继续参与志愿服务,“北京是世界唯一的双奥之城,能成为双奥之城的见证者和志愿者,我觉得非常幸运。”


身为残障人士,李楠在志愿服务中面临着种种健全者意想不到的困难。高位截瘫使她丧失了胸部以下的感觉运动功能,久坐会导致她下半身长时间血液不流通。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她总是忘记做减压活动,晚上回家后,双脚常常会肿胀不堪。


即便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是她并没有停下自己的志愿服务。李楠调侃自己,除了睡觉和吃饭以外,其他时间都在工作。“我来做志愿者,就是希望自己是被需要的。被需要了,才能有自己的价值,才能有活着的意义。”


作为双奥志愿者,李楠最大的感悟是,希望社会给予残疾人群体更多融入的机会,“帮助残疾人的前提是理解和尊重,要相信我们可以自强自立地走入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能够共享平等机遇和权益也是奥运精神的一个部分。”阅读全文>>>


编辑 李佳蓉 侯韵佳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