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墩大英雄》海报。 


由邹燚、曾靖雄执导,沈念慈、梁达伟等参与配音的动画电影《小虎墩大英雄》将于大年初一在全国上映,该片讲述了小虎墩追逐心中镖师梦想的冒险成长故事。作为国产原创动画IP,曾在短视频平台积累了大量受众的小虎墩首登大银幕。创作团队五年磨一剑,完成这部电影的过程就像跟着虎墩一起经历“镖途”,不负“使命”。与同档期的其他两部动画相比,小虎墩的IP基础并没有那么深厚,也没有系列电影作支撑,作为新的动画项目,它的优势与独特之处究竟会是什么?新京报记者独家专访导演邹燚、曾靖雄,请他们与观众分享这部电影精彩的看点。

 

镖局、国画和武侠片

传统文化元素很中国

 

胖嘟嘟的小圆脸,呆萌的大眼睛,腮帮上一抹腮红,头上戴着一顶朝气可爱的虎头帽,虎墩的形象在这个虎年显得非常应景。2018年12月,爱吃刀削面、说评书、虎头虎脑的虎墩形象在短视频平台登场,迅速受到大批孩子和年轻观众的喜爱,在全网积累了过千万粉丝。有趣的是,尽管虎墩是短视频平台走红在前,但最初主创团队对它的构想就是要拍成电影。早在2017年,他们打算设计一个能代表中国娃娃的动画形象,来弘扬中国文化,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邹燚、曾靖雄带着团队了解了很多中国元素,他们发现了虎头帽,并观察中国孩子的性格特点,发现虎头虎脑的性格很亮眼,于是决定制作虎墩的形象。花了大半年时间设计,经过几十稿的打磨,收集了大量小朋友的意见,于是有了“可爱、勇敢,也有一点憨憨的感觉,有着很大的梦想”的虎墩。

 

虎墩的设计图。 片方供图


在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他们锁定了镖师这个职业。这是我国特有的职业,承载着中国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剧情中,虎墩的父母出门远行多年未归,四海镖局的大当家告诉虎墩,只要当上镖师,父母就会回来,于是原本爱闯祸的“虎孩子”虎墩立志成为一名镖师。误打误撞下,虎墩与传奇镖师杨镖头踏上惊心动魄的护镖之路。镖师这一行业在明清的时候发展鼎盛,片中的角色都穿着明朝服装。镖局所在的平杨镇,以山西平遥古城和碛口古镇为原型,主创在当地进行了大量采风。邹燚介绍说:“平遥曾经发达的钱庄票号催生了诸多镖局,片中的四海镖局正是参考了当地镖局的布局风格。山西在明清时期富商云集,需要运送银子,镖局就有了兴旺发达的根基。平遥当地的镖局博物馆给了我们很多灵感,包括院落的布局,银子怎么放,怎么送都有历史考究。另外,从平杨镇到天煞会老巢所在的麦积山,从晋中到西北,从崇山峻岭到戈壁沙漠,都在虎墩的江湖冒险中增添了光彩。”另外,导演曾靖雄特别喜欢周星驰,有些构图与画面还受到了星爷经典喜剧的影响,比如电影中的无厘头的笑点,虎墩说评书致敬了周星驰的《鹿鼎记》。

 

片中的平杨镇(上图)与现实中的平遥古城。


为了呈现最佳的视觉效果,《小虎墩大英雄》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将三维动画形式与国画美学意境进行了结合,将国画元素“中国灰”放进了艺术表现里。此外,主创还受到宋末元初著名画家钱选的《西湖吟趣图》的启发,为小虎墩打造出丰富且生动的表情。因为是一场护镖的冒险,角色有大量的动作戏,如何将动作场面做到流畅,也面临不少挑战,“我们想做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武侠动画电影,也研究了大量的真人武侠电影。这些电影为片中的动作戏提供了大量的参考,比如绝世高手怎么出招、如何打斗、如何体现,再比如那场篝火的戏,动画师画图三个月,后期做了三个月,光是镜头就花了大半年。”

 

《西湖吟趣图》局部(上图)与虎墩的设计图。


故事板累积起来有一人高度  

几百人为虎墩坚持四年梦想

 

邹燚说,电影里虎墩护镖前行,戏外的团队也跟着虎墩经历了一段冒险的旅程。这部电影的制作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几百号人的团队,每天都在持续为这部电影努力,再小的细节都经过几十次、上百次的打磨推敲,“拿剧情来说,从第一版故事到最终定稿,就经历了几十版的修改,如何把传统文化与动画形象相融合,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其间有很多动画人、电影人、观众从多方面给我们意见,即使是很微小的修改,改一处也需要对整个故事进行重新梳理,反反复复剪辑、制作了数个版本,我记得有一个动画师画的故事板,最后累积起来和他的身高一样高。”

 

虎墩的设计图。 片方供图


比起反复修改,在动画制作面前更大的困难是疫情的影响,曾靖雄提起这段艰难的制作期至今感慨万千:“原创动画很难,疫情的影响耽误了进度,最难的时候公司经营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几乎看不到希望,也经历过不被看好的质疑,我们也怀疑过究竟还能不能做成。但无论多难,我们都没有放弃,尤其是核心团队的成员,他们都说自己宁愿少拿报酬,多付出一点,也想把虎墩继续做下去,因为大家是爱这个形象、爱这部电影的。”邹燚记得,虎墩的形象是他们永远的动力,举步维艰的低落时期,只要看看虎墩那双充满坚毅的眼睛,会觉得没什么是可以畏惧的:“我们是和虎墩一起成长的,虽然说动画产业人才流失很大,这班并肩作战的动画师愿意在有限的条件下把梦想坚持下去,四年过去了,虎墩成长了,大家也都还在这里。”

 

新京报资深记者 周慧晓婉

资深编辑 黄嘉龄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