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新春伊始,东城区召开了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会,集中审议了4个与文化相关的政策,并在2月10日集中发布。


记者获悉,东城区将推进“戏剧之城”建设发展,在王府井、前门、隆福寺、南新仓、南锣鼓巷等特色文化街区,举办户外戏剧互动体验活动,形成“城中有戏、戏在城中”的城市文化意象。整体规划布局戏剧消费场景,推出一系列“居民常去,游客必到”的网红戏剧打卡地。


设立“东城文化艺术基金”


东城区文旅局副局长马庆军介绍,东城区戏剧文化资源丰富,区域内共有剧场39个,演出团体79家,演出经纪机构293家,平均每年各类演出5000余场,演出票房3亿元左右,其中戏剧演出场次占全市的四分之一左右,占全国戏剧类演出市场近一成份额。


《东城区进一步推进“戏剧之城”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建设中国戏剧创新中心、国际戏剧展示中心、多元戏剧消费中心、京味戏剧体验中心总目标,布局创作、演出、交流、展示、消费五大平台。


《实施意见》中专门设立了“东城文化艺术基金”,明确政府扶持导向,撬动鼓励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戏剧之城”建设。通过开展文化企业征信评级、信用担保服务、贴息贴保等政策支持,构建起东城文化艺术基金补助、文菁计划项目奖励、金融机构担保、投资机构投资四大服务为整体的“闭环”模式,形成“补奖贷投”联动文化金融创新发展的文化金融创新服务模式。


“东城文化艺术基金”将集约统筹东城区现有演艺扶持类资金,与国家、北京市文化艺术基金协调联动,重点对艺术创作生产、文化交流与传播、艺术人才培养三个方面进行支持,努力打造更多精品力作。


同时,突出政策导向,搭建创作演出新平台。着力构建优质剧目东城首演机制、扶持机制,吸引国内外戏剧演出资源汇聚东城。在创作平台搭建上,形成以“戏剧高峰行动”为引领的,精品力作与原创剧目共建共生,创作孵化和人才培养聚合的创作新生态。


统筹全区会馆旧址转化利用


《东城区推进“会馆有戏”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梳理全区会馆旧址总体情况,选取颜料会馆、临汾会馆、台湾会馆、汀州会馆北馆作为首批试点,并不断加大储备会馆开发力度。按照分步分类、精心策划、有序推进原则,统筹全区会馆旧址转化利用。引入专业化社会力量打造“会馆有戏”运营平台等,培育“会馆有戏”演艺集群、运营主体、文化品牌,提升会馆综合利用业态,打造文旅融合典范。未来,东城区还将发挥“会馆有戏”平台聚合效应,落地高水准、代表性、沉浸式驻场演出剧目,并实现书香、戏剧、博物馆等多业态融合,联动周边历史文化街区,致力于打造前门东区“会馆有戏”演艺生态圈。


东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新闻出版局局长王铁峰介绍,去年10月以来,东城区在颜料会馆拉开“会馆有戏”演出序幕,常态化举办“魅力新国风”等主题演出。去年12月25日,颜料会馆、临汾会馆、台湾会馆“会馆有戏”联动演出精彩亮相,“会馆有戏”在东城区全面落地。截至目前,共演出24场次,观演超过1700余人次。


据悉,《实施方案》配套编制了《任务清单》,努力打通会馆活化利用“最后一公里”。随着“会馆有戏”建设,东城区将不断集聚演艺人才,完善创作链条,打造叫好又卖座的特色剧目。


建设“文艺工作者之家”


东城区文联主席张志勇介绍,东城区将建设“文艺工作者之家”,搭建综合人才培养、艺术创作、志愿服务、学术交流、展览展示、会议培训等八大功能的文化空间,为文艺家、文艺工作者提供创作园地和交流场所,打造东城创作潜能发源地和艺术聚集地,建设传承和弘扬东城文化的重要窗口、聚集优秀文艺人才的重要场所、孵化和展示文艺创作成果的重要平台。


“文艺工作者之家”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即面向各艺术门类文艺家、文艺工作者举办系列培训和研修班;引导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跟上时代步伐的精品力作;广泛动员文艺家、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投身志愿服务;定期邀请京内外文联组织及艺术院团的文艺家、文艺工作者和专业学者开展座谈、评论等文艺交流;常态化开展展览展示、艺术排演、文艺作品鉴赏讲座等;吸引更多的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和个人;开展系列知识产权普法、培训和调研活动,成立东城区文艺家维权机构;有效解决文艺家协会在场所、人员、经费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积极调动各文艺家协会工作热情。


利用老旧厂房建文化产业园区


东城区文促中心主任李嘉表示,东城区将利用老旧厂房、平房院落等疏解腾退空间,建设文创园区、文创空间。


《东城区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导则》中,重点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9个重点领域提出明确要求。如在发展规划方面,以文化产业为主导产业门类,注重规模适中、布局合理、集约利用土地;在智慧设施方面,应抓住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机遇,积极推进“智慧园区”建设,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运营管理的标准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在入园条件方面,应建立企业准入机制,引进和培育“文化+”创新融合类企业,提供内容健康向上的产品及服务,确保文化企业占入园企业总数70%以上。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与社区、商区联动建设特色鲜明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承载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目前,东城区共有文化产业园区42处,总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超过1500家。其中,16家园区获评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数量位居全市第二。成功推动完成首创非遗咏园、大磨坊文创园、隆福寺文创园、南阳共享际、城市空间1921文化产业园、雪莲亮点文创园等一批老旧厂房疏解腾退空间改造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2021年东城区已在全市率先出台实体书店“四进”专项扶持政策,建成“书香世业”一期文化主题街区。举办全国话剧展演季、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大戏东望”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打响“会馆有戏”品牌,推出颜料会馆、临汾会馆、台湾会馆联动式演出,建设前门片区演艺生态圈。


文化产业已成为东城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东城区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96.9亿元,同比增长11.1%,保持两位数增长,累计实现收入1027.5亿元,同比增长16.2%,收入总量保持全市前列,东城区已成为全国老旧厂房转型发展文化产业最聚集和最具典型示范意义的区域之一。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