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下午,苏翊鸣在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获得金牌,为自己的北京冬奥会之旅画上圆满句号。这场比赛结束后,首钢滑雪大跳台在本次冬奥会的赛事任务全部完成。

 

2月16日早晨7点,冯涛一如往常围绕场馆内的路线巡视,但场馆里已不再有前一日的热闹景象。大跳台赛道上,已经有工人在开展后续的移出工作。

 

作为一名在首钢园区里负责安保的民警,冯涛对大跳台很有感情。他见证了大跳台从刚开始建造,到成为“雪飞天”的过程。他与施工的3000多名工人一样都是建设者。只不过,他建设的是一套安保系统,大到整个区域人员进出路线,小到某个执勤岗位人员配备班组。

 

一年多的时间,冯涛对大跳台各个角度都熟悉,但是这个每天围着它转的人,却从来没顾得上看过这里进行的任何一场比赛。


工作中的冯涛,身后是闭环内的首钢大跳台。受访者供图

 

给园区织“安全网”

 

沿着北京中轴线径直向西,北京人过去都熟悉的北京首钢工业区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以重工业元素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园。曲线外形优美流畅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成了这个冬天园区里最热闹的地方。在这里,中国队把两块冬奥会金牌收入囊中。

 

2月8日上午,谷爱凌以高难度1620度的第三跳获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项目金牌,从那刻起,北京城就又多了一处“打卡点”。电视机里,在谷爱凌“起飞”的大跳台远处能望见山脉,周边有柱形冷却塔,高耸的烟囱,隐约还可看到上个世纪的工厂车间。

 

然而在一年前,冯涛看到的却是另一个画面。2020年底,北京市石景山公安分局内保大队民警冯涛加入了首钢滑雪大跳台安保工作。那时,大跳台周围的辅助设施和外用场地都处于施工建造状态。大跳台区占地面积3.4公顷,冯涛的工作便是在这片区域里做好安保规划:观众席在什么位置,安检门设置在哪里最方便,逃生路线怎么规划,疫情下封闭区怎么划分,安保人员数量和岗位怎么安排。

 

一切从零开始,第一步是实地踏勘。冯涛设置了2.7公里封闭线、45处4200平方米安保空间,绘制了场馆安保力量部署图,建立起场馆基础设施台账。

 

去年2月,场地周边盖好了办公区,冯涛正式入驻了首钢园。安排就绪后,所有的安保力量在去年10月正式进驻,试运行,等待着冬奥会开幕。

 

实际上,首钢滑雪大跳台只是整个冬奥会首钢园区的一部分。

 

石景山分局内保大队大队长陈海彦介绍,首钢园区2.9平方公里辖区内还有另外三处重要点位,包括冬奥组委办公地、冬奥会技术运行中心和冬奥会电力保障服务中心,这些区域的安保工作都在同步规划中。

 

内保大队副大队长吴佳洁记得,去年10月份她被安排做这三处点位的安保方案,拿到首钢园区的建筑示意图后,她整个人都有些不知所措,一个由重工企业园区改建而来的文化产业园,现在要作为冬奥会举办场地,这是一个找不到先例的课题。

 

“我们慢慢摸索,查资料,看看能不能获得灵感。” 吴佳洁向包括陈海彦在内参与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的前辈取经。单单是制证方案就很复杂,参与到冬奥会的人员众多,光首钢园内的单位就有一百多家,人员核验、制证、防疫管控需要一个精确的流程。她感觉自己的工作是在给园区编制安全网,“要想办法织密、织细。”


冯涛(右)在赛事开幕前和同事做场地内安保规划。受访者供图

 

脑海里的“安保地图”

 

今年1月4日起,首钢园全面进入冬奥安保时间,安保人员全部就位。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每一个人都进入了无休状态。

 

大跳台场馆外围共有五个安检口,其中一个24小时开放,另外四个早上5点30分正式开始工作。随着安检口的打开,场馆区全部“苏醒”,安保工作也开始运行。

 

“安保岗位是根据赛时的安排和整体场馆的运行情况来进行调整的。”每天一睁眼,这一天的安排就像图纸一样出现在冯涛的脑海里。天不亮冯涛就会到达大跳台场地,他的第一项工作是围绕2.7公里的封闭线转一圈,然后再依据这一天的工作重点开始逐个点位检查。

 

如果这一天没有比赛项目,下午4点,冯涛和安保团队会召集每个点位负责人召开工作复盘会,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查漏补缺。近一年来,冯涛下班的最早的一次在晚上9点以后,冬奥会开始以后,他基本上都24小时在单位。

 

吴佳洁有两个礼拜没有回过家了。有一次女儿说太想妈妈了,如果妈妈太忙,她想到单位去陪妈妈一晚。吴佳洁思虑再三,决定把孩子接到单位。

 

回家把孩子接上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女儿在车上就睡着了。吴佳洁觉得心疼,刚刚上2年级的孩子却跟小大人儿一样说:“妈妈我就想和你住一晚,有妈妈在的地方才是家。”


安保执勤人员在首钢大跳台场地内巡视。受访者供图

 

“上去试试”的心愿

 

一年多时间里,每天绕着大跳台走,冯涛能记住它的每一个细节。从一个钢架结构,到逐渐展现出流线线条的美,到闭环管理后铺上人造雪,冯涛觉得这60多米高的庞然大物越看越娟秀。

 

后来冯涛也了解到,大跳台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飘带,因此得名“雪飞天”,他更觉得大跳台有了一丝浪漫色彩。

 

2月8日,谷爱凌在这里“起飞”。

 

冯涛也知道那场重要的比赛,但他顾不得看,甚至连大跳台都没望一眼。“现场有那么多国家的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越是大家激动的时候,我们越不能大意,大家各自都有岗位,不能分心。”直到听到对讲机里有欢呼声,看到监控视频里场地观众都挥舞着国旗在跳跃,他心想,成了。

 

后来,冯涛也没顾上回看比赛视频,电话一个接着一个,对讲机里的呼叫也不断响起。负责闭环内的安保工作的石景山分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赵卫华说,就连赛场边执勤的民警,也不曾看到谷爱凌和苏翊鸣夺冠的比赛,大家只是从现场观众和志愿者们的欢呼里听出来比赛赢了。

 

“背对场地,面朝观众席,我们不能缺位,咱们的运动员都夺冠了,我们更要保证万无一失,让咱运动员顺利完成后面的事。”冯涛说。

 

到了2月15日下午,苏翊鸣夺冠的消息传来,整个首钢赛区的最后一场比赛也随之结束。冯涛回忆,那刻他心里有对苏翊鸣夺冠的喜悦,也有对工作即将顺利完成的高兴。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冯涛就在位于石景山区的老山自行车比赛场地执勤,如今又一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安保工作,这是他的幸运,“回想之前的苦、累、冷,都值了。”

 

目前,虽然大跳台的比赛结束了,但冬奥会还在继续。“行百里半九十”,冯涛和同事们始终牢记这句话,相应的工作也还在继续,不敢有丝毫懈怠。

 

回想起中国冬奥运动员在比赛时全力拼搏的场景,冯涛也有个心愿:“真希望这雪多留一会儿,有时我也想上去滑下来试试,感受下咱守护了这么久的场地是什么样。”


2月15日下午,首钢滑雪大跳台的最后一场比赛结束后,参与场地安保工作的人员在安保指挥中心的一块展板上签名庆祝赛事圆满结束。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摄

 

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编辑 郭懿萌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