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张建林)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式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不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同时,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法律监督、监察监督和人民监督,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无愧于人民公仆称号。

 

“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话题。对于现在来说,建立一个廉洁、有效的政府是完成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基础。”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告诉新京报记者,为进一步遏制腐败问题,需进一步细化政府各级监督部门或平台的功能,来保障老百姓的权益。

 

记者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各级政府必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要带头,加强收支管理,严禁铺张浪费,不得违规新建楼堂馆所,不得搞形象工程,对违反财经纪律、肆意挥霍公款的要严查重处,一定要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对此,竹立家表示,对政府自身的一些建设项目要进行严格的预算监督,在审计、财政、税务等方面要强化规范性监督,各级人大要发挥出对政府预算的监督作用,政府的运行也应及时公开透明。“政府做的一些事,是需要老百姓去了解的,这样老百姓才能发挥出自己的监督作用。政府做的事,能公开的尽量要公开。”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各级政府要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针对这一点,我认为,我们也要强化政府的回应性,对于公众关注的热点事件,政府要及早介入,并给出回应,做好舆论引导,杜绝谣言的产生,这样也能增强政府的公信力。”竹立家说。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