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赵方园)“十四五”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期及窗口期,“碳达峰”“碳中和”领域问题也是今年全国两会的关注重点。聚焦食品行业,食品接触用包装材料节能减碳,是食品饮料产业链减碳方案中重要的一环。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今年两会自己带来了“关于食品金属包装固废定向回收与原级资源化利用”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 图/受访者供图


据统计,2020年,我国铝质易拉罐年产约470亿罐,消耗原生铝约72万吨,我国废旧铝易拉罐回收再利用率虽然达到90%以上,但是原级利用率几乎为0。


“原级再利用较降级再利用碳排放更少。以铝质易拉罐为例,经过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对比,我国铸造用再生铝的碳排放是原级利用再生铝碳排放的3.6倍,而制罐用原生铝的碳排放是原级利用再生铝碳排放的8.7倍。”孙宝国解释称。


孙宝国进一步指出,我国食品接触用金属容器产业链已具备量产能力。以铝质易拉罐为例,现已突破原级再利用的关键技术-熔融脱漆再生。UBC铝水/铝锭的生产工艺流程已经较为完善,重熔再生企业的产品已被用于3104铝板轧制及后续制罐工艺,2021年铝质易拉罐用再生铝产量已超过20万吨,含再生铝成分的铝质易拉罐由于我国的使用限制已被大量销往国外,被广泛用于国外啤酒、饮料的灌装生产,造成了我国再生资源的外流。原级再生的铝质质量符合现有国家标准。原级再生铝的生产成本是原生铝生产成本的83%。但是,食品金属原级再生利用面临着食品接触包装材料合规性问题、政策法规不清晰,缺少标准支撑以及税收等优惠政策。


对此,孙宝国建议,完善产业链回收再生利用相关法规,如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明确针对食品接触包装废弃物分类回收和再生利用的规定;完善食品接触铝质易拉罐原级再生产业链标准体系,建立再生利用产业链技术规范,明确再生回收标识要求,细化食品安全及质量标准要求;支持食品接触材料原级再生利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突破,开展再生食品接触材料的风险评估、碳排放及标准体系等研究,推动食品接触材料的原级再生利用尽快落地。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赵方园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