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王思炀)3月15日晚,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河南省禹州市夏都三粉厂、锋范农副产品、豫康三粉加工厂、禹鑫粉业、瑞田农副产品5家企业用木薯粉、玉米粉替代制作红薯粉条、山药粉条的行为。
视频画面中,河南省禹州市桐树张村几百亩的空地上晒满了粉条,禹州市夏都三粉厂生产车间内,生产环境脏乱差,生产工人将倒在地上的“原料”放入有污渍的搅拌机。据该企业负责人表述,这些原料是木薯淀粉,也是其生产红薯粉条的真实原料。由于木薯淀粉黏性高,生产过程中还会加入15%左右的玉米淀粉缓解黏度,此类产品被当地称为“通货”。厂家如此替代的原因在于成本。市场上,木薯淀粉的价格为1.8元/500g,红薯淀粉为4元/500g,价格相差一倍之多。
禹州市夏都三粉厂负责人介绍,每天厂家可以生产5吨这样的木薯粉条,大多被当做红薯粉条销售出去。这类产品一般都不做任何包装,直接发给批发商,有时包装袋上会写“红薯粉条”,以前更是会写“纯红薯粉条”。而在央视“3·15”晚会中,被点名有类似用木薯粉、玉米粉替代红薯粉的厂家还有禹州市锋范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禹州市豫康三粉加工厂、禹州市禹鑫粉业有限公司等。
其中,禹州瑞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铁棍山药粉条实际山药粉只占20%,其余用木薯粉代替,但包装上却丝毫没有木薯粉字样。在其产品电商界面,则写着“拒绝掺假,100%纯粉”。
3月15日晚,新京报记者针对上述事件致电河南省禹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截至发稿前,电话尚未接通。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网曾有文章显示,消费者辨别粉条是否是纯红薯粉制成,可从通过“问、观、尝、烧”几点判断。红薯粉成本比较高,一般市面上价格特别低的粉条不太可能是用纯红薯粉做的;纯红薯粉条色泽通透、发亮,假的红薯粉条颜色发乌;干吃纯红薯粉条时,会有一丝红薯清香,煮的时候会散发出红薯特有香味,口感滑爽;用打火机烧一节纯红薯粉条,烧完会成为细末,一吹就能吹散,假的红薯粉条烧过会变成一缕细丝。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图片来源 央视频截图
编辑 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