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朝阳区八里庄街道红庙北里社区,医护人员准备进入封控区进行核酸检测。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4月29日上午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回应了关于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正常的医疗服务的问题。据了解,国家卫健委部署要求各地要设立黄码医院,开通云门诊,对于危急重症的患者在核酸检测结果不明的情况下,要及时启动和规范使用急诊、抢救室、手术室、病房设立的缓冲区域,医务人员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的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治,不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延误治疗。

疫情防控背景下,很多人最担心的事情之一就是特殊人群的就医问题:如果一旦身边人或者自身因为疾病需要透析、手术时,孕产妇需要生孩子时,能否及时找到就医渠道,这不仅事关普通民众的生命健康,也考验着疫情之下政府有关部门的统筹调度能力,尤其是在封管控区内。

因此,在当前全国多地发生疫情的情况下,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地“设立黄码医院”“开通云门诊”等举措显然极具现实针对性,有利于进一步疏通医疗资源在特殊时期的梗阻问题。

长期以来,如何平衡好疫情防控和正常医疗服务的问题一直是舆论场关注的重点。此前,个别地方因机械化执行防疫规定,没有做好针对孕产妇、透析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就医工作,导致发生相应的悲剧性事件,无疑是极其惨痛的教训。

在此背景下,国家卫健委部署要求各地要“设立黄码医院”“开通云门诊”,无疑是遵循了精准研判、科学统筹的原则,有利于做好“分类诊治”,精准护佑每个个体的生命健康安全。这样的做法无疑及时呼应了民众的呼声,真正践行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要求。

▲4月26日,红庙北里社区,工作人员对红庙北里社区23号楼进行封控管理。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而要求“对于危急重症的患者在核酸检测结果不明的情况下,要及时启动和规范使用急诊、抢救室、手术室、病房设立的缓冲区域”的举措,无疑也进一步细化和强化了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

这一点,有的地方已经有所行动。比如,4月28日,北京就要求,“急诊、透析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非必要不封管控”,并且要求各医疗机构要在急诊抢救室、手术室、病房合理设置缓冲区,为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染但需要紧急救治或入院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救治服务。

这在响应民众呼声的同时,也对当前的疫情防控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目前防控体系的运行要更加科学有效,相应举措的制定要更加精细化,让医疗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合理,使这些重点科室的医疗资源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就医需求,真正做到应时而变、应需而变,避免出现急重症患者没有医院接收的情况。

此外,要提醒的是,眼下正值“五一”假期前夕,如何做好民众在假期的正常就医需求,也需要提出具有可行性的举措,打好提前量。

4月28日,国家卫健委就要求,医疗机构做好节假日期间的医疗服务安排,保证急诊24小时开放,不得出现停诊和拒诊。这并非第一次提出类似的要求,但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也显示出“不得出现停诊和拒诊”的重要程度。

说到底,无论是要求“设立黄码医院”,还是要求“不得出现停诊和拒诊”,根本上都是为了做到“两手抓”——不仅要尽最大努力做好防疫工作,也要保证正常的医疗秩序,保障公众日常的就医需求。而这个过程中的关键,就是政府有关部门要不断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帮助医疗机构统筹疫情防控和正常的医疗服务,进而让疫情防控更科学有效,精准维护每个生命的健康和安全。

撰稿 / 亓拾遗(媒体人)
编辑 / 刘昀昀
校对 /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