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2022北京市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暨平谷区休闲农业推介活动在峪口镇东樊各庄村启动。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制作


4月29日,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主办的2022北京市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暨平谷区休闲农业推介活动在峪口镇东樊各庄村启动。疫情之下,休闲农业如何发展?休闲农业经营者如何应对?新京报记者现场采访了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和京郊休闲农业产业代表。


活动启动现场。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疫情之下,云端感受“乡韵”


上午八时许,记者在东樊各庄村看到,印有平谷、密云、怀柔等区名的特色农产品专柜已经搭建起来。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专柜前行人寥寥,有带货主播在镜头前推介特色农产品。“现在首都疫情防控处在重要关头,线下店的客流少了。但好在市里的物流仍照常运转。所以,不少农产品商家就采用线上销售模式。”平谷区特色农产品推广人员韩凯迪告诉记者,物流畅通是直播方式推销农产品的基础条件,现在北京物流完全可以满足市场供求方的需求。


主播线上推介特色农产品。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北京市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源于2020年,当时,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北京市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实施意见》,计划打造十余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创建百余个美丽休闲乡村,提升千余个休闲农业园区,改造近万家民俗接待户和乡村民宿,持续推动北京市休闲农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使休闲农业成为推动首都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的绿色未来产业。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一位负责人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的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不同于往年的常规推介,最大的亮点是“休闲农业推介活动+特色产品展示+电商直播”于一体的“京华乡韵云端游”模式,“通过数字传播技术,让因为疫情不便出门的北京市民与网友都能沉浸式地沉醉京华风貌、京华风情,切实感受北京休闲农业的独特风韵。”


实际上,京郊休闲农业已经助推京郊乡村振兴走向快车道。2021年全年,北京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模持续增长,休闲农业园突破千个,实现总收入18.4亿元,增长19.4%;实际经营的乡村旅游单位(农户)6793户,实现总收入14.1亿元,增长48.4%;农业观光园1009个,实现总收入18.4亿元,增长19.4%。


休闲农业从业者:“多条腿走路”不亏本


101农场创始人薛光在通州区西集镇南小庄村,拥有一块占地453亩的农场,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年接待人数达到五万人次,在疫情期间的年接待游客却不足一万人次。他告诉记者,该农场之所以可以正常运转的“底气”是种植产业做得扎实,像玉米、小麦、红薯这样的大田农业就有200亩,另有150亩地种蔬果。“第一产业是用来保成本的,而休闲产业是附加值。”


北京最大的蜜蜂主题科普展馆,位于密云水库东南岸的北京蜜蜂大世界文化产业园内。该园区推介人张建红介绍,现在园区有蜜蜂养殖、蜂产品加工销售、蜜蜂文化旅游等多种产业,还分为博物馆、生产区、标准化养蜂体验区、登山游览采摘区、游客接待区、餐饮区、住宿接待区等共7大功能区。“休闲农业也是这样,产品多元化,可以提高利润;必要时候可以抵御风险。”他说。


平谷区桃棚村是冀东西部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也是平谷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2007年以来,该村先后修复了红崖洞、冀东西部地分委、联合县委县政府等多处旧址,建成了平谷区烈士陵园和红谷主题教育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该基地于2021年接待三万多人次,集体收入第一次达到百万元。


平谷区桃棚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李佳珊在做推介。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疫情防控形势比较复杂,来基地的游客人数会受到影响。”平谷区桃棚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李佳珊告诉记者,但是村里还有多种业态正在蓬勃发展,比如村集体进行牵线搭桥、引入专业团队来村投资建设,从而发展精品民宿,这样能提高单位效益;还可以拓展林下区域,种植粮食作物以及柴胡、丹参、芍药、油用牡丹等药材,让大家既能现场体验农作物脱壳、榨油的过程,也能识草药、品药膳,还能将有机农副产品带回家。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编辑 唐峥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