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个创意点赞”“少年强则中国强”“可爱的男孩”“有被卷到”……5月6日晚6点20分,在“高中生为小区制作古诗词两米线”等网络话题下,有赞扬有调侃,网友的留言沸沸扬扬。而话题的主人公沈俊博正在家里安安静静地上晚自习。
 
沈俊博今年16岁,是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的一名高一学生。几天前,因为自费制作印有古诗词的2米分隔线,并把它们粘贴在核酸检测现场的举动,在网络上引起众多网友关注。
 
“是我妈跟我说的我上热搜了,就挺突然的。”5月6日下午,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沈俊博说起在网上刷到自己的新闻时,话语中仍带着一丝迷糊,“那些诗有的我背过,有的我没背过,有的不知道作者。”
 
引导加鼓励,诗意两米线从“闲聊”变“现实”
 
诗意两米线的创意源自沈俊博在一次做核酸检测时的观察。
 
5月4日,根据北京市统一安排,包括海淀在内的12个区都在进行第二轮核酸检测。家住海淀区莲花小区的沈俊博和妈妈一起下楼,去做核酸检测。
 
看到脚底下用粉笔画的两米线已然模糊,沈俊博跟妈妈开始聊天。
 
“这个两米线越来越不清晰了,我觉得要明确一下就好了。”
 
“可以,那怎么明确呢?”
 
“贴个东西。”
 
“贴个什么东西呢?”
 
“像贴纸一样就行,再写上点儿什么。”
 
“那可以写什么呢?”
 
“可以写诗词。”
 
对于沈俊博这样的“奇思妙想”,沈俊博的妈妈沈女士总是很宽容,“我对他从小的教育方式就是引导加鼓励,他想做的事情,我们做家长的一般不干涉,充分沟通后引导并支持就好。”
 
而沈俊博则想得很简单,“就是为了排队做核酸的时候能打发时间,而且能起到间隔的作用。”
 
做完核酸检测,沈俊博把和妈妈的这段“闲聊”变成了“现实”:他先是回家在网上搜索并精心挑选了诗词,又拿出了自己的压岁钱,跟妈妈一起到楼下的打印店打印贴纸,最后又一张一张地将它们粘贴在了地上。
 
沈女士告诉记者,4日晚上外面刮着大风,第一次打印还出了差错,“近40张地贴,就开始5张有背胶,后面打印店的人拿错了纸,没有背胶。他在那儿揭了半天还纳闷儿,怎么揭不开背胶上的薄膜?”后来,沈女士和俊博一起回到打印店,重新添加背胶。

沈俊博在贴古诗词两米分隔线。受访者供图

沈俊博并没有因为这段小插曲而抱怨。
 
“打印店在地下一层,有些楼梯还是挺陡的。俊博着急贴完,生怕耽误第二天做核酸检测,他就一趟一趟地跑,打印店做出来一张他跑出去贴一张,来回得有十几趟。”沈女士告诉记者,本来打算在晚上10点前贴完,因为背胶问题晚了很多,回到家已经11点多了。
 
在沈女士看来,这只是“儿子一次不经意的举动”,根本没想到最后能获得如此多的关注。
 
有爱心,“善于发现有趣事物”
 
“沈俊博火了,刘老师这个沈俊博是我们班的沈俊博吗?”
 
班主任刘亦柠从学生家长口中得知沈俊博火了,“我最开始以为是同名的人,没想到真的是他,但也不意外。我们班的同学也说‘这种点子,沈俊博能做出来很正常’。都觉得蛮符合他的人设。”
 
在刘亦柠看来,沈俊博平时话不多,但古灵精怪,是个善于发现有趣事物的孩子。
 
刘亦柠从沈俊博九年级时带他,至今已有两年时间。“平时在课堂上提的问题也奇怪,同学们都说,他提的问题未必是考试的考点,但很有价值。科任老师也评价他‘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他并不是一个以考试为导向的孩子。”
 
事实上,沈俊博各科成绩都不错,自己喜欢的生物和化学尤其出彩,还曾和三位同学一起在2021加拿大初级化学奥赛中获得了全球铜奖。“我小时候看过很多百科全书,好奇心驱使吧,我要是想了解一种动物的话,就会去搜索各种关于它的资料、看纪录片。虽然考试的时候不考,但我很喜欢。”沈俊博透露了自己学好生物、化学的“秘诀”。
 
刘亦柠告诉记者,沈俊博成绩不错,而且十分低调,是个标准的“暖男”,跟同学们关系也十分融洽。
 
“我们现在都是选课走班制,同学们不会一直待在一个班级,而是在不同的教室上课。忙着赶到下一节课的教室,就很容易出现值日生没有及时擦黑板的情况。”刘亦柠说,沈俊博只要有时间,无论自己是不是值日生,都会主动擦完黑板再去下一节课的教室上课。
 
向学弟学妹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经验、为陌生人捐出自己的压岁钱……父母热心公益,耳濡目染,沈俊博也总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5月6日下午,在朋友圈看到水滴筹一位单亲父亲的求助,沈俊博捐出了10块钱。

沈俊博参与公益活动。受访者供图 

但“暖男”沈俊博发现的“有趣事物”也并不总是受到欢迎。
 
“之前他跟几个学生捡垃圾,就在我们学校进行垃圾分类的地方,直接把垃圾捡回班里,然后钉在了板报上,说是要设计一个新的板报。当时还说服了好几位同学,不过因为大部分女生不同意,最后还是撤走了。”回想起这件事,刘亦柠笑了。
 
爱跳街舞,折100多架纸飞机不重样
 
个子瘦瘦高高,沈俊博的身体素质在一众同龄人中并不出众,但他的身体协调性很好。
 
“爸爸觉得好的身体很重要,从小让他练武术。他小时候刀术、长拳、螳螂拳都获过奖。”沈女士说道。
 
不过,对沈俊博来说,现在最开心的锻炼身体的方式莫过于跳街舞。“我从三年级就开始学hippop了,但到初中就断了。”突然从一名小学生变成初中生,沈俊博不太习惯身份改变而来的各种变化,直到初二下学期,才又捡起了街舞。
 
“我不喜欢只跳成型的舞蹈,总觉得没有基本功的加持,成型舞蹈再好看也不行,要返璞归真多练基本功。”沈俊博跳街舞的习惯保持至今。
 
刘亦柠告诉记者,沈俊博平时很低调,但跳街舞的时候很高调,“班里他街舞跳得最好,训练也很刻苦,只要给他一块地儿就能练习。疫情期间我们电话家访,每次打电话问他在干吗,都说做完作业就跳舞。”
 
让刘亦柠印象深刻的是沈俊博还会跟班里几名男生一起“斗舞”,“就在宿舍里跳,这是属于他们男生之间的乐趣。”
 
在慢慢体会街舞魅力的过程中,沈俊博开始学习音乐制作,“会做音乐之后,更清楚地能体会到自己的动作在表达音乐切分时的状态,对我来说不一定要动作多么绚丽震撼,我想要的是用舞蹈动作流畅地表达音乐的节奏变化。”
 
兴之所至,沈俊博还会在班上来一段freestyle。
 
“之前班里有同学排戏剧,中间有一段剧情是跳舞,他们就让我上去跳。”沈俊博笑着说,自己能用舞蹈表达出来对音乐的看法就觉得很舒畅。
 
跳舞之外,沈俊博最喜欢的就是折纸飞机。“我会折各种造型的纸飞机,各有各的特点,有的滞空时间比较长,有的飞得远。”

沈女士在朋友圈“吐槽”儿子沈俊博。受访者供图

沈女士笑着说,沈俊博会上百种折纸飞机的方法,“上小学时,有同学过生日会跟他预约几架纸飞机作为生日礼物。他很认真,折好之后还要试飞,合格了第二天才带去学校送给同学。”
 
2016年11月11日,沈女士曾在朋友圈公开“吐槽”沈俊博的这项爱好,“儿子迷上了纸飞机,折了100多架不重样的,试飞后都不让扔,只好放在纸箱里。可今天他要我在家里解决100多架纸飞机的停机坪问题。”
 
“我觉得挺有意义”
 
“太卷了”“不愧海淀”……对于网络上的不同声音,沈女士很是乐观,“我觉得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历练,可以换一个不同的视角去看这件事。”
 
身处舆论的中心,沈俊博倒是淡定,依然在学校老师的引导下,紧锣密鼓地上着网课。
 
“对我也有积极的作用。”沈俊博在这段经历中受到了鼓舞,“感觉我们社区的人反响还不错,我觉得挺有意义。”
 
他依然“宠辱不惊”按部就班地学习,仍是老师眼中低调、有爱心、古灵精怪的学生,仍是父母眼中积极阳光、不叛逆、超级省心的孩子。

在妈妈沈女士眼中,沈俊博是个积极阳光、带起来很省心的孩子。受访者供图

刘亦柠笑着说,担心沈俊博受影响,她一早就做起了心理辅导,“他是个特别好的孩子,一直很谦虚地说不是自己做得有多好,只是自己敢于把想法实践出来。”
 
在班级群里,也有同学调侃沈俊博“火了就赶紧出道”。刘亦柠利用晚上班会时间说了这件事,“鼓励孩子们像沈俊博一样,开动脑筋。也希望能激发他们的创意,疫情之下,虽然是未成年人,但我们依然可以尽力给身边的人带来一点点温暖。”
 
或许未来,会有更多的像沈俊博一样的人,他们对防疫、对公益有创新想法,敢于付诸实践并勇于担当。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