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星源的身上湿透了。汗珠密匝匝从毛孔钻出来,扯成线地往下淌,全都沤在防护服里。但手头的工作,让他暂时忽略了这黏乎乎的不适感。

▲“五一”期间,许星源在鸿博家园第三社区核酸检测点维持秩序。  受访者供图


这里是北京市朝阳区小红门乡鸿博家园第三社区。站在核酸检测点位上,66岁的许星源卖力地维持着秩序。有时,他还拿着手机,帮医护人员扫描居民的身份信息,在他和其他志愿者的参与下,社区居民有序完成了5月1日及5月3日-5日的全员核酸检测。

在许星源眼里,自己所做的不算什么。“社区有需要,我作为党员,就得站出来。”抱持着这一心态,这位36年党龄的老党员率先报名成为志愿者。他拒绝待在更为安全的外围,做了一名称职的“大白”。

“我多出点力,别人就少受点累”

4月30日下午1点,在社区党员微信群里收到志愿者招募消息时,许星源毫不犹豫报了名。

此前几天,朝阳区接连出现确诊病例,他家所在的鸿博家园第三社区,也开始着手组织核酸筛查工作。许星源看到,十几名社区干部脚不沾地地忙碌着,有人解决弹窗问题,有人回应居民诉求,有人连夜布置防疫工作。

社工们大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一忙起来顾不上家里,他跟着心急,总想去搭把手。后来社区招募能熟练操作智能手机的志愿者,他是第二个报名的人。

▲“五一”期间,许星源在鸿博家园第三社区核酸检测点进行居民信息登记。  受访者供图


社工们担心他年纪大,吃不消,“我66岁,属于易感人群。社区和我商量,要不就在核酸检测区域外围帮着维持秩序,也不必穿防护服。”

但许星源不想放弃,“我没有家庭负担,体质还可以,平时喜欢鼓捣电器,所以手机使用也灵活。社区就是我们的家,疫情这两年,社区工作者们非常不容易。我多出点儿力,别人就少受点儿累,我愿意跟他们一块面对。”

社工们被许星源打动了,允许他穿着防护服,在医护人员旁边扫描登记检测试管和居民信息。为了熟悉登记程序,他不断向年轻人请教,迅速掌握了流程。

▲“五一”期间,作为志愿者在核酸检测点忙碌的许星源。  受访者供图


但很快,许星源发现,比起坐着扫码,社区更需要人手引导流动的人群——有时,人们会忘记两米间隔,有人不想排队、胡乱走动,有人牢骚抱怨……“我岁数大,比年轻人更有号召力,干脆就我去引导。”5月1日起,许星源就站在队伍周围,展开双臂,不停指挥人群向前移动,或是停下等候。

对于居民来说,这只是个肚子微微凸起、胖乎乎的“大白”。他们不知道的是,防护服下,许星源早已被汗水打湿,里面带颜色的衣服也全都透出来。为了避免频繁上厕所,他一天只喝两瓶水,还不到平时饮水量的一半。

作为志愿者上岗的第一天,许星源不到5点就醒来,帮着社区搬运器材、摆放桌椅。等到一天工作结束,已是晚上8点。回到家后,他感觉腰酸背疼,双腿发沉,后续几天他实在撑不住了,只得早早入眠。

为了“家人”

和社区打交道,许星源已经很熟悉。

2015年5月,已退休多年的他,入住鸿博家园第三社区。从那时起,他便跟着几支社区的老年队伍活动,他们一起唱歌、演出,弄弄音响,搞搞灯光和伴奏。平时社区组织的党建活动,许星源也都积极参与。

▲许星源。  受访者供图


此轮疫情前,他凭着过往参加活动的经验,又跟着社区入户宣传接种新冠肺炎疫苗。但一些心存顾虑的居民,并不是很配合,有的甚至一把撕碎了登记表。

“这时候不能急,只能先跟社区汇报,再进行一些情感上的沟通。”许星源的办法就是“现身说法”,“每次入户,我都和他们讲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们我已经接种了三针疫苗,让他们更有实感。”

他还摸索出了一套沟通心得。“首先要了解对方的想法、有什么顾忌,然后针对他提出的想法,打消他的疑虑。”

这套方法论,在他化身“大白”之后也派上了用场。一天,核酸检测工作持续到下午1点,但点位依旧排着长队。检测的医护人员需要休息,但有的居民们不乐意了。“他们排了很久,确实积累了情绪。”许星源理解,他一面赶忙与社区沟通,协调其他大夫支援,一面安抚居民,“咱们互相体谅一下,医护人员又饿又热,很快就会有人顶上来了。”

▲5月1日,许星源在鸿博家园第三社区居委会办公室参加志愿工作上岗前会议。  受访者供图


而眼下这些天的体验,也让他对社区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工作也是为了咱们大伙儿。作为居民,你可以参与,也可以不参与,只是你参与了,工作推动起来也就省力了。”

社区工作者们也都记住了热心肠的“许叔”。他们极为照顾这位66岁的老党员。

“有时候我刚顶上一会儿,他们就让我赶紧歇着。我血压和血脂有点儿高,脸容易发红,社区书记就总是问我,‘你吃药了吗?感觉如何?’3日到5日的那轮检测,我来得早,下午四五点钟,他们就让我赶快回家休息,他们来做扫尾工作。”

这些让许星源很感动,“他们对我都很尊重,一口一个‘许叔’叫着,和家人一样。”

为了“家人”,许星源愿意多出点力。

“面对任务,不能退缩”

5月6日,许星源居住的鸿博家园第三社区二期C区被划为封控区,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再加上出汗受凉,许星源患了热伤风,他的志愿者工作不得不暂告一段落。

他在家按时吃饭、搞搞音响,但这样的生活也让他心里空落落的。他和社区申请,希望能帮忙运送物资,哪怕是搭把手、递个小件。但社区希望他好好休息,后期缺人再联系他。

面对疫情,许星源心里也有些打鼓。但社区工作者“知道危险也要上”的精神鼓励着他。他一直记得,之前一位居民出现疑似症状,但坚持要到点位检测,别人都不敢上前,只有社区书记冲上去,有理有据地劝离了那位居民。

有时他也会想起一位社工姑娘,明明孩子生病在家、自己身体也弱,但还是跑前跑后,好几天没歇着。

“看到这些工作人员的状态,还有什么杂念?”许星源告诉自己,“任务就在眼前,你不能退缩。”

新京报记者 左琳

编辑 李彬彬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