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王雨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备受关注。5月11日,瞭望智库与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共同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自2021年三季度起,三四线城市的居民消费健康度就呈明显向好趋势。而北京、重庆等一批大城市的消费规模已于去年下半年趋于稳定,并发挥出 “定盘星”的关键作用。


这份名为2021“百城 千街 万店”消费指数的报告,对GDP百强城市(2020年)中约100万居民的2021年信用卡消费数据进行随机抽样,设置300多个数据标签进行分析后,做出的居民消费健康度城市排名。


在2021年居民消费健康度20强城市名单中,天津、上海、北京、杭州、成都分列前5名。中国民生银行副行长林云山表示,从店铺经营情况来看,三四季度城市排名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尤其是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更是相对稳定。林云开称,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包括北京、重庆等在内的一批大城市消费规模已于2021年下半年趋于稳定,正在发挥 “定盘星”的关键作用,能够较快地从变化中找到新的平衡,稳住全国消费基本面。


除了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消费潜力也正逐步显现。年度前20强城市中, 三四线城市占据8席。2021年三季度起,三四线城市的居民消费健康度就呈现明显向好趋势,尤其是湖州、廊坊、滁州,均在下半年发力跃居上游。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城市对于防疫常态化的适应力或相对更强,且全国范围内下沉市场的消费空间、消费潜力正在逐步显现。


不过今年以来,疫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振消费者信心?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表示,消费需要稳定的经济支持,稳定经济最重要的是要稳定防疫、宏观经济、金融监管等各类政策,例如银行要继续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第二有了2020年发放消费券的经验,地方要考虑是否启动新型的、有特色和针对性的数字消费券来拉动消费;第三是要让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更好地发挥作用。


上述报告认为,总体上,疫情对消费规模带来了冲击,但也同时带来了消费场景和模式的迭代更新,催生了一系列“新消费”产业链,丰富了一系列科技应用场景,从根本上改变了老百姓的观念。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