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疫情冲击,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滑。在5月16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这些变化是短期的、外在的,目前吉林、上海等地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5月份经济运行有望得到改善。


从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1.1%,主要经济指标全面下滑。同时,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至6.1%,创下新高;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CPI同比上涨2.1%。

 

付凌晖表示,4月份受到疫情冲击比较大,但这些是短期变化,都是阶段性和外在的。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4月份数据下滑也不意味着二季度经济运行会下降,从5月份的实物量指标看,主要的生产、需求在改善,相信二季度经济运行仍会保持较好增长态势。

 

囤货致食品价格转涨,保持价格稳定仍有较好基础

 

今年以来,受全球疫情和乌克兰危机持续影响,全球能源和粮食价格供求关系紧张,各国通胀压力显著上升。主要经济体中,4月份美国CPI同比上涨8.3%,涨幅为40年来较高水平;欧元区CPI同比上涨7.5%,为1997年有记录以来新高。4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2.1%,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9%。

 

虽然同比上涨2.1%创下去年11月份以来的新高,但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相比,我国价格涨幅明显较低。

 

付凌晖表示,在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国价格保持稳定温和上涨相当不容易。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有所扩大,主要是食品价格由降转涨的影响。

 

4月份受到疫情影响物流成本上升,加之一些囤货需求增加,食品价格由上月的下降1.5%转为上涨1.9%,影响CPI上涨0.35个百分点。同时,受国际因素影响,部分能源价格涨幅较高,也助推了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

 

他表示,总的来看,我国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供给能力比较充足,下阶段保持价格稳定有较好基础。从粮食、生猪、煤炭等能源以及工业消费品的生产情况来看,整体形势较好,供给能力比较充足。虽然我国有一定量的进口玉米和大豆,石油和天然气的外采比例也较高,会受到国际市场一定程度影响,但影响有限。此外,服务消费仍处在恢复之中,价格涨幅也比较低。

 

4月餐饮收入下降22.7%,基本生活物资销售保持增长

 

在疫情冲击下,消费呈现下跌。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其中,非生活必需品和餐饮行业下滑明显。4月份,餐饮收入下降22.7%。

 

从地区来看,长三角和东北地区仍是受冲击最大区域,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同比降幅均超过30%。

 

与此同时,一些地区的封控措施使得粮油食品等基本生活物资的销售保持了增长。4月份,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0%、6%。1-4月份,限额以上超市、仓储会员店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6%和8.5%,与社区消费密切相关的食杂店、便利店零售额增长2.4%和6.8%。

 

付凌晖表示,总的来看,4月份消费下降主要是受到疫情短期冲击影响。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前期被压抑的消费会逐步得到释放。同时,通过扩就业保障居民消费能力,各项促消费政策逐步显效,我国消费恢复态势有望得到延续。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超30%,长三角、东北工业增速下降

 

4月份,疫情对工业生产造成明显冲击,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其中,制造业下降4.6%。

 

付凌晖表示,制造业下降主要是汽车等装备制造业下降的影响。数据显示,4月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达到31.8%。

 

记者注意到,国内汽车制造龙头企业上汽集团和一汽集团的总部分别位于当时疫情严重的上海和吉林长春。4月份,长三角地区和东北地区受疫情影响停产停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14.1%和16.9%。

 

中西部地区则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小,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增长。4月份,中部和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6%、5.6%。

 

另有部分工业行业保持增长,比如,能源等基础工业、基本消费品工业如食品制造业等、高技术制造业,均保持增长,保障了居民基本生活和生产循环基本稳定。

 

付凌晖表示,当前,工业生产确实面临一定压力,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不足、产销衔接水平下降、产业链供应链存在一些堵点、生产循环不畅、生产成本上升、营利能力下降。但是,我国工业体系齐全、配套能力强的特点没有改变。累计来看,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下阶段,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交通物流逐步打通,生产循环改善,尤其是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持续发力,工业生产将持续恢复。

 

专家:经济阶段性低点或已显现,二季度增量政策工具的把握至关重要

 

植信投资研究院宏观高级研究员罗奂劼认为,4月份经济数据已经全面走弱至今年低点,随着5月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和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经济数据有望触底反弹。

 

为何作出如上判断?罗奂劼在全面走弱的主要指标中给出几点积极因素。

 

首先是工业,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环比下降7.08%。罗奂劼认为,主要是由于疫情导致停工停产的地区进一步扩大,对于原材料流通和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加剧,造成工业生产短暂性停摆的程度加深。但4月份制造业PMI显示,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3%,仍保持在景气区间,说明生产商对于未来仍有较高预期和信心。

 

再看投资,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8%,其中基建投资增长6.5%,制造业投资增长12.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7%。罗奂劼认为,制造业投资增速最高,其中既有前两年平均增速基数较低的缘故,也说明政府对企业的扶持措施显效。基建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则得益于专项债发行进度加快,基建项目也维持了较高开工率。房地产投资方面,尽管依然继续下行,但已离底部不远。

 

最后是消费,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环比下降0.69%。其中占比最大的餐饮和汽车分别下降22.7%和31.6%,分别拖累社零2.3和3.2个百分点。但是,居家抗疫类商品出现上涨。罗奂劼认为,下阶段促进消费回升仍需政策发力,特别是保就业、降成本和提升消费需求等方面的政策要落到实处。

 

罗奂劼认为,5月份随着上海和全国多地疫情得到遏制,复工复产和隔离解除有序推进,供需两端会出现一定改善,各项经济数据有望低位反弹。但在疫情严重冲击之下,当务之急是加大政策力度,二季度后,增量政策工具的推出及力度、提前量和冗余度的把握,至关重要。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