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王卡拉)绿谷制药日前宣布,受融资未到位及疫情导致临床研究质量风险和研究成本逐步增加等影响,决定提前终止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甘露特钠胶囊(GV-971,商品名:九期一)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研究。绿谷制药表示,将集中资源把现有市场做好,并坚持GV-971国际上市注册目标,在未来条件允许时重启国际临床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AD)药物研发投入高、研发难度大,多家知名药企均曾在AD药物研发上折戟。即便成功“闯关”上市,也将面临市场检验。
 
多因素致九期一国际3期临床终止
 
甘露特纳胶囊于2019年11月获有条件批准上市,成为2003年以来全球首个被批准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该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重塑机体免疫稳态,进而降低脑内神经炎症,阻止阿尔茨海默病病程进展,是中国原创、国际首个脑肠轴机制的AD创新药。不过,九期一的获批充满争议,有条件获批上市意味着九期一还要进行上市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具体疗效如何还需更长期的观察。此前,绿谷制药表示,九期一的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的52周双盲期研究计划有望在2025年全部完成,然后开展欧美地区的新药注册上市工作。
 
根据绿谷制药5月13日官方微信公众号披露的信息显示,两年多来,GV-971国标3期项目在申办方、CRO公司、供应商,研究者共同努力下,在受试者及家属配合下,克服诸多困难和不利影响,达成了关键研究里程碑,先后获11个国家/地区药品监管机构批准,在全球162家中心开展了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绿谷制药表示,受2022年初国际局势及医药资本市场寒冬影响,为GV-971国际3期临床研究提供的资金保障未能即刻到位。与此同时,疫情对包括GV-971在内的现有院内处方产品市场渠道造成冲击,对销售产生重大影响。而GV-971国际3期临床研究受试者入组今年整体提速,步入前所未有的高峰时期,短期内产生大量资金需求。且疫情导致更多已入组受试者不能定期参与线下访视,脱落率呈递增趋势,临床研究质量风险和研究成本逐步增加。为此,绿谷制药决定提前终止上述临床研究。
 
国内方面,绿谷制药表示,将全力保证GV-971上市后在研临床试验的顺利推进。其中,观察期为2年的两项主要上市后长期疗效和安全、长期安全性临床研究,均处于患者正常入组阶段。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同时纳入GV-971作用机制相关血液生物标志物及肠道菌群检测,在GV-971中国3期临床及临床前机制研究结果基础上进一步评估GV-971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长期疗效及对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近20年来,仅两款新药获批上市
 
作为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迄今未明。据《世界阿尔茨海默病2018年报告》显示,全球大概每3秒钟就会产生一位痴呆患者,预计到2050年,全球的痴呆患者数量将达到1.5亿,当中有约60%-70%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阿尔茨海默病已上市药物非常有限,且多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2003年以来,仅有两款AD创新药获批上市,除在国内附条件获批上市的绿谷制药九期一外,还有Biogen(渤健)/日本卫材的AD药物阿杜卡奴单抗(商品名:Aduhelm)。多年来,全球药企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投入巨额经费研发,大部分以失败告终,包括礼来、武田制药、默沙东、辉瑞、罗氏等。
 
渤健的Aduhelm是近20年来首个被美国食药监局(FDA)批准上市的AD药物。该药的药物机理是基于“淀粉样蛋白假说”,认为如果可以把β-淀粉样蛋白清除,或许可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延缓认知能力下降的速度。此前一些专家表示,临床试验数据无法决定性地证明Aduhelm可以延缓患者的认知功能衰退。在此之前,围绕该假说的新药研发,包括罗氏等在内的企业均以失败告终。
 
在一片争议声中,上市后的Aduhelm销售业绩惨淡,且在“美国医保”报销上收到严格限制。据渤健2021年及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Aduhelm自2021年6月上市以来销售额仅300万美元,2022年第一季度销售额280万美元。据此前多家媒体报道,在渤健2021年12月的裁员中,已有100多名员工被解雇,包括2/3的Aduhelm商业化团队。今年4月22日,渤健宣布,决定撤回Aduhelm在欧洲的上市申请。不过,渤健正在与卫材联合开发的第二款靶向Aβ淀粉样蛋白AD药物lecanemab。今年5月,渤健/卫材宣布,在快速审批通道下,已完成向FDA滚动提交lecanemab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
 
此前至少已有两款AD药物研发折戟的礼来,在AD药物的研发上也是越挫越勇。其研发的AD新药donanemab将在今年第二季度末完成上市申请。该药物是靶向β淀粉样蛋白N3pG的抗体药物,位居2022年最受期待上市药物榜首。今年4月8日,该药在中国申报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受理。
 
国内众多药企布局,争抢千亿市场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建平教授团队在《柳叶刀》神经病学子刊发表的文章称,我国每年在阿尔茨海默病上支出的费用高达1677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增加约2倍,到2050年可能会升至10倍,达到1.89万亿美元。如此巨大的市场,也吸引国内药企尝试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研发,如绿谷制药、东阳光药、海正药业、通化金马等,仿制药企业则更多。据火石创造数据库,截至2020年2月27日,我国共有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相关临床试验77项。
 
如此巨大的市场,也吸引国内药企尝试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研发,如绿谷制药、东阳光药、海正药业、通化金马等,仿制药企业则更多。智慧芽全球新药数据库显示,截至5月16日午间,在AD药物研发上,共有2442条临床试验数据,超一半在美国(1290条),其次为法国(318条)、加拿大(230条)等,中国的临床试验数量排在第7位,共有153条。
 
在研的国产AD药物中,通化金马的1.1类新药琥珀八氢氨吖啶片在国产新药中的研发进度较为领先,2017年率先进入Ⅲ期临床。通化金马2021年年报显示,截至今年4月,截至目前,琥珀八氢氨吖啶片的Ⅲ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全部病例出组,正在进行药学研究、物料平衡和代谢产物药代动力学特征考察、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整理数据,为揭盲做准备。
 
除绿谷制药、通化金马外,国内还有东阳光药、海正药业、恒瑞医药等在开展AD新药研发,针对已上市药物进行仿制的本土药企业则更多。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联盟主席韩璎教授曾告诉新京报记者,在AD临床前期,仅有淀粉样蛋白阳性,尚未触发级联反应之前,消除脑内“老年斑”是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研发的一个关键时机与靶点。所谓大脑的“老年斑”是指沉积于AD患者大脑皮层的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淀粉样蛋白聚集于大脑皮层达到一定的量之后,会诱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引起脑细胞死亡。以往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失败,重要的原因在于干预时机太晚。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