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占据中国人口近五分之一的老年人,不被排除在主流叙事之外?短视频、直播可发挥哪些优势?”成为疫情之下北京一场重磅研讨会关注的焦点。


近日,中国人口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短视频助力‘老有所学’”研讨会。来自中国人口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国家开放大学、石景山老年大学、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养老研究所等机构的多位专家参加,共同探讨老年教育的创新机制。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老年教育是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保障。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不单要依靠传统老年大学,更应依托多方社会力量。短视频等新媒介形式具有便捷性、及时性、互助性、普惠性等优势,可作为老年友好型知识学习工具,是探索老年教育资源普惠的新路径和新方式。



老龄化加速老年教育产业发展 供需不平衡成挑战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021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教育部门牵头研究制定老年教育发展政策举措,采取促进有条件的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学校)等办法,推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


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翟振武表示,《意见》明确提升了老年教育的定位,标志着老年教育成为国家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重大举措。实现积极老龄化,除了满足老年人的娱乐需求,更应关注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因此,打造便捷的、安全的、友好的互联网学习环境,丰富老年人学习内容、拓展老年人学习渠道,是数字时代老年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


老龄化、数字化的双重背景下,老年教育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杜鹏指出,截至2020年,老年人群的文盲率已下降至一成,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老年人占比达到13.90%,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提升,加之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老年网民的比例上升,为发展线上老年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吴玉韶同样指出:“学习是最好的养老。与养老机构的‘床位’相比,老年大学的‘座位’是一种更积极、更主动、更经济的养老选择。”然而,随着低龄老人的学历水平大幅提高,老年人对学习的需求和要求也会更高,老年大学“一座难求”,老年教育供需不平衡问题将进一步加剧。


短视频赋能老年教育 打造内容丰富、便捷经济的线上学习平台


吴玉韶认为解决老年教育供需矛盾,发展成第一要务。首先,建议老年教育向社区发展,打造老年人“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同时,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打造老年人触手可及的学习终端,尤其依托如短视频、直播等互联网形式,实现老年教育低成本、高速度、跨越式发展。其次,推动老年教育由低层次娱乐型向高层次赋能型发展,核心在于加强积极老龄观教育,实现对老年人的思想赋能,鼓励老年人发挥余热、再就业,保持社会参与。此外,还应积极探索和推动老年教育的市场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为老年人提供灵活的、多样化的教育支持。“过去老年教育就是福利化的观念需要转变,市场化的老年教育前景可期。”


杜鹏将老年人终身学习归纳为正规学习、非正规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并借此指出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赋能老年教育、助力老年学习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短视频有助于突破老年人正规学习的时空限制,可以触达更广范围的老年人,帮助他们实现随地随地学习;短视频主流的UGC(用户生产内容)模式,可以促进老年人间的互相学习,形成互助式非正规学习;短视频的形式灵活、内容多样,拓宽和丰富老年人非正式学习的路径及内容。


华中科技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教授石人炳从“普惠”和“经济”的角度,补充说明了依托短视频、直播等新形式进行老年教育的优势。一方面,针对传统老年教育面临的资源不均等问题,短视频、直播等互联网形式可帮助弥合城乡、地域、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距,使得老年教育的更具普惠性。另一方面,传统老年大学的教育模式需要师资、场地、设备等方面的重度投入,互联网新型老年教育模式则可极大降低成本,减轻财政压力。


对此,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教授杨成钢表示认同。他认为,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提高了老年教育的可及性和便利性,使得老年教育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靳永爱作进一步阐述:“短视频平台降低了老年人自主学习、兴趣学习的门槛,打破了传统老年教育的限制,让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文化水平不高的老年人也有机会参与,真正促进了老年教育普及。”


北京市石景山社区学院、开放大学、老年大学原校长、研究员杨文霞则将短视频形式的老年知识普及形象地比喻为“寓教于乐的老年课堂”。她还举例自己经常关注的一些抖音老年创作者,如 @我是田姥姥、@武姥姥、@悦纳等,“他们的短视频,表面上看是幽默的段子、平实的经验分享或朴素的家庭场景记录,实则承载了代际互动、积极老龄观传递、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内涵。”


图(从左到右):抖音适老内容创作者 @我是田姥姥、@武姥姥、@悦纳


短视频助力“老有所学” 适老、安全、知识性是关键


“近年来,受限于疫情等客观因素,线下课堂很难顺利开展,我们的大部分老年教育活动都转到线上。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还未跨过‘数字鸿沟’的老年人在线学习的体验并不好,这对各大互联网进一步完善产品适老化提出更高要求。”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养老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兵指出。


石人炳则更加关注互联网平台的内容生态和人文关怀。他认为,互联网平台应在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引导老年人合理用网,打击谣言、虚假信息,保障老年人用网安全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切实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助推积极老龄化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针对互联网平台适老内容建设,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姚远、副秘书长张劲松根据过往工作经验给出具体建议。“健康,永远是老年人最关心的话题。建议短视频平台建设和完善老年医学、老年营养、老年心理等知识性内容池,并严格把关内容的专业度和安全性,满足老年人获取健康知识的广泛需求。”


据悉,中国人口学会、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抖音计划联合打造“银龄课堂”公益讲座,邀请学界、业界知名专家,围绕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观、老年心理关怀、健康科普、网络安全等议题展开。同时,积极与各地方老年大学展开合作,协同打造老年人线上学习与知识共享平台,探索助力“老有所学”的创新模式,进一步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


杨成钢对“银龄课堂”表示期待,同时建议在课程内容、形式和风格上更加贴近老年人需求和习惯。“由于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层次不同,课程设计需要分层次、分类别,老年教育也需要‘因材施教’。”


国家开放大学老年大学事业发展与综合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刘彩梅介绍了国家开放大学在老年教育上的数字化尝试,并期待能与“银龄课堂”展开合作。“我们已经积累了约38万分钟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同时积极联合体系内外各学习平台,推出一系列线上课程。希望未来能与抖音进一步合作,开展优质内容共建,同时发挥短视频、直播的传播优势,打造老年教育的优秀范式。”


文/白金蕾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