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多次发布英国、美国、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瑞典等多个国家猴痘病毒病例的消息。世卫组织21日数据显示,5月13日以来,相关国家已报告了92例确诊病例和28例疑似病例。在中国,猴痘也连续几日登上微博热搜,引起公众热议。

感染猴痘病毒后,人会有发烧、头痛、肌肉痛及乏力等症状,还会生皮疹,像被根治的天花病毒。有专家称,该病的病死率在10%。WHO发现,中年人和年轻人感染猴痘的可能性更大。

猴痘是一个什么样的疾病?有哪些症状?如何防治?新京报采访了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受访者供图

猴痘是天花的“近亲”

新京报:猴痘是一个什么样的疾病?

李侗曾:猴痘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人兽共患病。

据国外的相关报道,猴痘病毒最早发现是在1958年,之所以叫“猴痘”病毒,因为最初它就是在做实验的猴子身上发现的,1970年第一次发现人感染了猴痘病毒的案例,但实际上它可能出现的时间更早,猴痘估计是一个很古老的病毒,但由于它在人和人之间传染性并不强,因此一直没有引起重视。(据国外的研究资料显示,猴子并非猴痘病毒的储蓄宿主,也就是说,猴痘的来源并非猴子,可能是非洲本土的啮齿类动物。)

1970年首次发现人感染猴痘病毒的一些案例基本上都和有非洲旅行的经历有关。2003年,美国暴发了一次猴痘病毒疫情(这是在非洲大陆之外首次报告的猴痘病例),有数十例感染和疑似病例,病毒来源于从非洲运来的一些啮齿类动物,它们把病毒传染给了美国本土的啮齿类宠物,之后又传染给人。

新京报:猴痘和天花有什么关系?

李侗曾:猴痘病毒、牛痘病毒、天花病毒都属于正痘病毒属,它们之间是有一定的交叉免疫的,研究显示,天花疫苗针对猴痘有85%左右的有效性。有分析称中年人和年轻人更容易感染,主要原因是目前40岁以下的人是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的,有些国家停止接种天花疫苗的时间更早,50岁以下的人可能都没接种过。(1980年,WHO宣布全球已经根除了天花,各地陆续不再接种天花疫苗)

猴痘的传染性远远比不上奥密克戎

新京报:猴痘通过哪些方式传播?

李侗曾:猴痘病毒从动物到人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像伤口或者黏膜接触了动物的血液、体液,会有感染风险。猴痘病毒在人和人之间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一般认为近距离、长时间的接触才有可能感染,如家庭成员之间有较大的感染风险。之前有报道说,有医护人员也被患猴痘病毒的患者传染了。但总体来说,它的传染性是比较弱的。

新京报:猴痘有哪些症状?

李侗曾:猴痘和天花的临床症状是比较像的,发烧、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生皮疹、疱疹。猴痘有一个典型的症状是淋巴结肿大,包括腋下、腹股沟局部的淋巴结肿大,这个是天花没有的,也是鉴别它和天花的重要标准之一。

新京报:猴痘病毒的病原体有两种:一个是刚果支系,一个是西非支系?这两支有何不同?

李侗曾:刚果支又叫中非支。一般认为刚果支(中非支)的传染性更强,病死率更高,可能在10%左右,西非支在1%左右。也有报道说,西非支病死率是百分之三点几。

因为既往整体人感染的数量都比较少,统计的结果差异可能就比较大,也不是很可靠,比如说美国2003年的疫情,感染者都存活下来了,所以可能和它的医疗条件、发现、介入的早晚都有关。早发现早治疗肯定会效果好得多。

也有报道说两岁以下的儿童感染了,病死率能达到18%,这是因为儿童和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之后,可能更容易出现像肺炎、脑炎等一些并发症,发展成危、重症病例。

新京报:一些专家推测,猴痘比当下流行的新冠更具传染性,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李侗曾:根据以往的数据,猴痘的传染性是远远比不上奥密克戎的。奥密克戎的基本再生指数(R0)已经在10左右。即在不受干预的情况下,大家不采取防护措施、不打疫苗,一个感染了奥密克戎的人平均可以传播十个人。一般认为,猴痘的RO就在1左右,在大部分地区,可能统计出来的结果还不到1,如果一个疾病在人和人之间传染指数小于1,它是传播不起来的。

猴痘病毒显微镜图像。资料图

目前的防护措施防猴痘没有问题

新京报:目前是否有针对猴痘的治疗办法?

李侗曾:在治疗方面,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推荐可以考虑使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但是由于这些药物的可及性比较差,效果也不确切。目前这个病例确实也太少了,所以目前大部分地区认为只需要对症治疗,没有特效药。绝大多数人一到三周,是可以自愈的。

新京报:是否会发展为大规模的传染病?

李侗曾:因为国内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病例报道,所以大家也没有必要恐慌。我们现在防新冠的办法对防猴痘都是有效的,猴痘是通过接触和呼吸道传播,新冠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肯定是新冠的传染性更强,目前的防护措施能防新冠,防猴痘也没有问题。

我们国内目前没有病例。现在中国的政策是入境人员要隔离两周,猴痘的潜伏期是一到三周,绝大多数也不超过两周,所以真有感染猴痘病毒,处于潜伏期的人在隔离期间也能够被发现。如果我们对入境的人员做健康提醒,对他们稍微进行一下检查,能及时发现的话,出现输入病例引起本土传播的可能性很小。

另外,对入境的动物,中国是有专门的部门管理的,通过动物传播的可能性也较小。从事一些动物相关职业的人员,像兽医动物、驯养人员、动物研究人员,包括去这些有病例的地区工作、旅行的,去野外工作或探险、旅游的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尤其是肉制品和皮毛制品,从事科研、医学动物实验的和其他从事动物相关职业的人做好预防,它就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的疫情。

新京报:对于猴痘,有哪些预防上的建议?

李侗曾:勤洗手,出门戴口罩,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如果我们要养宠物,像啮齿类的动物一定要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饲养要了解相关的一些知识。在野外,千万不要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去接触野生动物,也不要去购买、接触一些野生动物的肉制品、皮毛制品。

新京报记者 王霜霜

编辑 胡杰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