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通讯套餐,作为一个消费品,已经成为公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图/IC photo

手机通讯套餐费升上去快,降下来难;手机保号套餐,更是出了名的难办。

据中新经纬报道,不少人找运营商的客服办理保号套餐时,困难重重。保号套餐是指运营商的最低消费套餐,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都没有取消最低消费,并且可以网上办理。比如,某运营商的最低消费是8元,包含了30分钟语音通话,200MB的流量。

但不少人办理保号套餐时,却经历了各式各样的“劝退”话术。

“需要机主本人携带身份证原件到归属地自有营业厅办理”“需要预存300元话费”“这个套餐已经没了”……总之,就是要让用户打消换“低价套餐”的念头。以至于消费者不得不采取应对“战术”,如进行投诉,或者“不办就携号转网”等来对抗客服的“劝退话术”。

▲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应对客服的“话术”。图/社交平台截图

消费者有权利根据自身的需求调整、更换套餐。哪个套餐更符合自身情况、更实惠,就用哪个套餐,这本是一个自由选择的过程。

但如今,消费者还要下功夫、做功课,甚至需要想出一套新的话术与客服周旋一二,这本身就是额外的“麻烦”。这也凸显出来消费者面对信息差时的窘境,以及运营商不真诚的态度。

不仅如此,这种做法还面临侵权的风险。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运营商客服人员以技术手段或业务要求为借口,限制或阻碍用户调整套餐,事实上剥夺或限制了用户的选择权。运营商的行为还侵犯了用户的知情权。

追根究底,花式“劝退话术”,凸显出来的还是电信运营商对于“用户主动更换低价套餐”这一消费行为的消极态度。这背后虽然有业绩KPI的要求,但从根本上来看,运营商保证业绩KPI不应该是用“骗”,而应该从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上下手,通过推出性价比更高的套餐、靠更良好的用户体验留住用户,“有口皆碑”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鉴于此,监管层面不能仅仅停留在消费者投诉一起,处理一起,还需进一步明确细化规则,确保保价套餐办理渠道的顺畅,对于限制或者阻碍用户调整套餐的行为,应该坚决予以处理。

撰稿/冬越(媒体人)
编辑/迟道华
校对/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