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长城下的“守艺人”


北京市昌平区深山里的长峪城村,村西台地上有个明清时期的永兴寺,寺里有座老戏台,老戏台一直上演着一种自古流传下来的老梆子调,叫“山梆子戏”。


直到有一天,这唱了几百年的戏随着村子里老人离世、年轻人进城,快要唱不下去了,舞台要吹灯,戏班里的一老人着急,申请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想的是能得到官方认可,对戏班今后的传承和村里的旅游发展都有好处。


申遗这事从2004年开始,用了16年,到2020年8月总算成功了。但“传承”不是说说,是承担责任的事,正因为这个,几个中年村民喝了顿大酒,满腔热情地组成了青年社,真的开始学习功夫,他们暗下决心,总有一天要登台和老班子一起唱,来传承古村特色。


2021年12月15日,长峪城村局部,尽管长峪城是一座不大的边城,但是城中老官署衙门、寺庙、学校一应俱全。而且这些石木头结构的建筑也基本保留了下来,作为北京市首批44个市级传统村落、有着“北京最美的乡村”称号的长峪城村,至今仍保留着古村的村貌和生活习俗。


2021年4月27日,长峪城村永兴寺古戏台上,长峪城村山绑子戏传承人,73岁的孔祥林在戏曲《双锁山》中扮演高君宝。



“基本功”


73岁的村民孔祥林说,长峪城村山梆子戏曾经声名远扬。新中国成立前,戏班曾经在北京和河北两地频繁受邀演出,那时相当辉煌,养活了村里一大班子的人。


之后,戏班营生一波三折。破四旧的时候,戏班几乎给毁掉,后来兴起样板戏,戏班又组织起来唱样板戏,改革开放后,戏班走上了各种节庆、红白喜事等邀演活动,有了些起色。


从1985年起就是长峪城山梆子戏班团长的孔祥林,带着戏班受邀到阳坊、花塔、白羊城等庙会演出,收获了不少荣光。不过,之后随着经济发展的活跃,很多年轻人开始走出去,戏班的传承也渐渐青黄不接,40多人的戏班少了一半多。


2000年后,经过正规训练的戏班老人逐渐离世,戏班缺乏新生力量的注入,令一些口口相传的戏曲曲目、唱法和曲调流失,戏班能完整演出的戏曲节目也逐渐减少。


“全村176户,350多人。年轻的孩子都去了山外,村里剩下50岁的人都少,大多是60岁往上的,瞅不见小孩了。”刘俊荣说。


2022年2月18日,孔祥林走出家门,徒步到距离村子两三公里处的山脚下一堵城垛式的围墙前,进行晨练拉伸锻炼。


2021年12月14日,在家里打家具的孔祥林,唱戏和打家具都是他拿手好戏,这是他父亲启蒙给他的技艺,通过个人的学习和领悟,得以进一步提高。


2021年12月14日,妻子宋国兰给打完家具一身木屑的孔祥林清理衣服。 


2022年5月21日,100岁整的孔祥林的母亲张景兰,她是村里年龄最大,而且是唯一的小脚老人。长峪城村在上班日里,村里90%以上是老人,几乎看不见年轻人和孩子,俨然是个“空心村”。


2021年12月15日,村里一户人家孩子满月,按照习俗,孔祥林应邀参加吃满月酒。孔祥林说自己年轻时2斤不醉,至今他每天早午两顿饭,都得喝上两杯,一餐要喝3两白酒。


“老人儿”


今年年初,疫情稍有缓和,团长邱震宇接到通知,让村里的老戏班排上几个曲目,以筹备后续的一系列节日活动。老戏班有23个人,70岁往上的有5个,60岁到69岁的有11个,除了团长邱震宇今年43岁,剩下的都在50岁以上。


这次活动,孔祥林仍旧是主唱,同时是技术指导。


2021年12月15日,晚上5点半,孔祥林来到永兴寺,参加长峪城村山绑子戏团团长邱震宇召集的会议,讨论节日演出前的排练事宜。


原本晚上5点半的会议,快到6点半,人还没到齐,孔祥林对于演员一直不重视戏班纪律,颇为反感。他说现在的人不如他早年入戏班的时候那样刻苦,戏班迟早要散了。


2021年12月16日晚,戏团排练戏曲节目《喜荣归》,原计划是排练其他戏曲曲目,因人员有临时退出的,故改了节目。孔祥林在《喜荣归》中扮演主角,一个姓赵的秀才。虽然这个角色不是孔祥林过去常演的,但是,他能唱好各种角色,也自然成了各种场合救场的主力。


长峪城村山绑子戏团如今成了老年戏团,目前23个成员,60岁以上的16人,仅有1人是50岁以下。


《喜荣归》排了大约50分钟,邱震宇问是不是再弄一遍,有几个人回答说,累了,明天再接着练吧。


邱震宇说,现在村里的山绑子戏是非遗,今后旅游的人,外村的人,都会上咱村看这个戏来,咱们得把精神面貌拿出来。明天晚上还接着唱这出戏,“一个一个地凿,凿熟了一个再凿下一个,这个过不去,就弄这个戏”。


2021年4月27日,长峪城村山绑子戏团在永兴寺古戏台演出,孔祥林在后台化装。 


2021年4月27日,长峪城村永兴寺,要上演《双锁山》,男丑总领由戏班里年龄最大的81岁的陈万山扮演。给陈万山化装的是长峪城村山梆子戏团的团长邱震宇。


2021年4月27日,长峪城村永兴寺古戏台后台,67岁的宋国才化好装后,等候着装上场,他和孔祥林不一样,不是正规戏班出身,是凭爱好后加入的,所以一般担任跑龙套的角色。


2021年4月27日,长峪城村山绑子戏团在永兴寺古戏台演出,演员们在后台化装,剧团的服装道具,都用了很多年。


2021年4月27日,长峪城村永兴寺,古戏台后台化装的74岁的罗世民扮演的是《双锁山》中的刀马旦刘金定。戏团里仅有他和孔祥林是正式入过戏班经过专业训练的,他们目前是戏团里的台柱子。


2021年4月27日,长峪城村永兴寺古戏台上,上演的《双锁山》中,化了装的孔祥林像换了个人,凝眉瞩目,冷峻的眼神不可一世。孔祥林说,演什么角色,就得是什么角色,要“入戏”。他说,无论舞台下有多少观众,哪怕是一个观众,甚至没有观众,台上的演员都不能“掉价儿”,要一如既往地演好角色,直到结束。他说,站上戏台,对得起你这门行当,你不仅是演给观众看的,也是演给老祖宗看的。


2021年4月27日,长峪城村永兴寺,81岁的陈万山在《双锁山》扮演男丑总领,演出过程中,他时常打盹。


2021年4月27日,暮色下,长峪城村永兴寺古戏台上,演员一丝不苟地演绎着《双锁山》的故事。


2021年4月27日,长峪城村永兴寺,三三两两的村民在等候着台上的演出开始。



“小人儿”


长峪城村的古戏台自古以来就是周边十里八乡的“文艺中心”,以前因为点戏的多,村里想学戏的人排着队往戏班里挤。


破局还得靠年轻人。邱震宇任团长之后,和小自己3岁却是叔侄辈的邱士华一起没少合计:要把村里走出去的青年召集起来组成一个青年社,来接过老戏班的衣钵。


2021年10月2日,同村的宋振凤、宋振云、王丽、王海林、宋振连、孔祥超,到邱士华昌平城区的家里聚餐,他们都是村里走出去的,有在商场当服务员的,有开出租车的,有当厨师的,还有在家带娃的。那天,待大家喝酒喝到了位,邱士华向大家提议建青年社的事,大家一致表了态,啪一下就成立了。


青年社成立后,罗世民听了也特别高兴,义务担任了全行当指导老师。他说,自己已经到了日落余晖之年了,眼看着戏班就要灰飞烟灭,世代相传的文化也成了传说,现在有“小人儿”愿意学,这个戏就有希望往下传承下去。“不然长峪城这山梆子戏就成了断崖,就得搁在那儿了”。


罗世民是数十年来戏团里最有文化的人,自1985年到1991年,他和孔祥林靠走访戏班里当时还健在的王福全、王德祥、孔繁荣等老艺人,再加上自己学的一些戏曲曲目,把过去长峪城山绑子戏传唱的77个曲目,恢复了33个,以便于后人传唱和传承。


2021年10月2日,长峪城村在城里上班的7个青年,在邱震宇和他的叔叔邱士华的推动下,成立了长峪城村山绑子戏团青年社。2022年初开始,每周六,到在昌平城区的邱震宇家客厅排练一天,邱震宇负责拉弦伴乐。邱震宇说,青年社所有的排练活动都是自发的,戏班没钱,我们做这事也没有一分钱经费支持,每次排练,“小人儿”们都轮流带菜。


2022年初,在昌平城区的邱震宇家客厅,罗世民给青年演员排戏。青年社成立后,罗世民听闻也特别高兴,义务担任了指导老师。他说,有年轻人愿意学,这个戏就有希望往下传承了。


青年社的青年演员除了跟老师学,还擅长利用网络上的资源进行学习,所以,虽然没有老师一直跟着,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灵活,只是在每次集中训练时,可以把学习过程中积累的问题找老师讨论。


青年社,有4女3男,罗世民给每个演员发了要排练的戏曲剧本,并根据每个演员的特点,安排好了角色挑好了要唱的词。


2022年4月13日,为配合市委组织部的宣传活动,青年社的“小人儿”们第一次化上浓装、穿上花花绿绿的行头,站上了永兴寺的戏台,咿咿呀呀进行排练。邱震宇说,老戏班现有的戏服,有什么使什么。鞋不合适就自己买。老戏班用的化妆品都是最简单的,觉得不好,也都自己买。罗世民现场在纸上写了点“长峪城山梆子戏”等标语口号。


青年社在古戏台排练的时候,孔祥林也去看了看,他说,瞅样子有点像那么回事儿,现在的青年人脑袋瓜好使,努力学习,应该能学好,这戏也就有戏了。不过,“小人儿”们得认识到,传承这是承担责任的事,可不是嘴上轻佻的许诺,那是触及灵魂的承诺。


2022年4月13日,青年社的演员为配合市委组织部的宣传活动,第一次化装着戏服站在了长峪城村的古戏台上,进行了所学戏曲节目的排练。


“非遗”认证是拿到了,有了“小人儿”传承也有望了,但罗世民、孔祥林、邱震宇他们的心里总有个事,如鲠在喉。“把戏班子拉扯下去,我们在干着公益的事,还是少不了政府多关心,尤其给予必要的资金上的支持”,邱震宇说。


罗世民还有个设想,等长峪城村青年社的山绑子戏演成了,他要把北京其他地方,比如门头沟雁翅镇的马套村,还有从长峪城村往北翻梁过去的河北怀来的横岭村,将这两处处境更糟糕的山绑子戏的能人汇聚到一起,组成一个优秀的山绑子戏剧团,不仅在长峪城村唱响,还要走出去,到更多的地方唱响。


罗世民写过两篇文章,一篇叫《戏台》,一篇叫《守望》。关于守望的意思,罗世民跟孔祥林说,咱们这群人是古戏台上顽强的守艺人,你看庙上这棵大榆树,就这棵树,它见证了几百年来永兴寺院戏楼上发生的一切,到现在它都知道,是吧!




新京报记者 陈杰 刘旻 摄影报道

编辑 郑新洽 张湘涓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