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25日举行的2022新京智库春季峰会——“发展之策”主题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发表了主题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的演讲。


他表示,中国经济正处在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新的历史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中国经济从大的供给结构上看,高科技领域大而不强,传统产业又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所以,最根本的出路,是要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要围绕创新来改。”



中国已具备让创新成为第一驱动力的条件


姚景源表示,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一定要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比较优势,通俗地讲,可以概括为“有什么、没什么”。


中国经济发展至今,比较优势出现了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没资本、没钱、没市场,有大量勤劳廉价的劳动力,这决定了那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战略是从‘三来一补’开始的,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上贸易。”姚景源表示,这种增长模式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不仅解决了就业,实现了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还学习了国际上的先进管理和技术。


但这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深层次的问题——我们仍然缺少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与高质量发展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比如,中国是世界第一钢铁大国,钢铁产量超过十亿吨,但一些非常重要的钢材必须依赖进口;中国铝产量世界第一,但飞机制造用铝相当数量需要靠进口。


姚景源表示,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下,个别国家采取了单边主义、霸凌主义,企图在高科技领域“卡脖子”。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最根本的出路是要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这就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围绕着怎样让创新成为第一驱动力去改。


他认为,如今中国已经具备让创新成为第一驱动力的条件: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经过多年的努力,诸多技术领域已经走到世界前沿。


“这说明我们有资本、有能力。更重要的是,中国还有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姚景源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要紧紧围绕全世界最大的内需市场进行改革,发挥这个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创造新需求


姚景源表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上,还要把握住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过去人们的消费更多是物资消费,今后会越来越多地追求精神和文化消费,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要围绕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来创造新需求。


比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深入人心,人民渴望的是绿色生态,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围绕绿色发展,健康产业将来大有发展空间;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产业、银发经济也可以作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和产业。


姚景源认为,让创新成为第一驱动力,北京应该走在全国前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是让北京能够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创新基地。

 

围绕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北京供给侧改革可做的文章很多,比如开展国际银发经济博览会,成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利用北京历史和文化方面的优势,从供给侧的角度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类产品。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已然成为各地之间的新一轮竞争焦点。北京的定位不仅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也是全世界的大市场。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北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不断深化,打破阻碍高质量发展的障碍,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白爽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