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25日,美国得克萨斯州乌瓦尔德市,民众前往现场献花悼念枪击案遇难者。 图/IC photo

美国再次发生恶性枪击事件。
一名叫萨尔瓦多·拉莫斯的辍学高中生,持突击步枪进入得克萨斯州的罗布小学攻击老师和学生,最终造成21人死亡,其中19名遇难者为小学生。
这是美国近期出现的第二起恶性枪击事件。此前美国纽约布法罗市的一家超市发生枪击事件,该案件被认为是因“白人至上种族主义”而引发的“国内恐怖主义”。
频繁发生枪击案的背后,是枪支泛滥和日渐对立的种族关系,这也昭示美国社会重回“分裂之家”危机。
符合常识的控枪法案,拜登只能想一想
在两周之前,拉莫斯购买了两支突击步枪和几百发子弹,这是他送自己18岁的生日“礼物”。这名高中生未能完成学业,因愤怒而杀人,他先向自己的外婆开枪,并通过社交媒体告诉自己的朋友,还要去小学杀人,于是发生上述悲剧。随后,执法警察击毙了拉莫斯。
根据非营利组织“枪支暴力档案”网站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5月21日,美国今年已发生死伤4人以上的枪击事件210起,超过1.67万人在各类涉枪事件中丧生。拉莫斯没有完成高中学业,却可以购买攻击性武器,此案让美国枪支泛滥问题再次凸显。
围绕持枪权,美国社会争吵了上百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是持枪权的基础,但问题在于,那条法律的内涵与现在的美国枪支泛滥已经不搭边了,像拉莫斯这样刚刚成年的高中生,就可以轻易购买攻击性武器。
民主党政府虽然不断提出控制枪支的口号,但却没有实质性的动作和措施,以致最近十年来美国枪支更加泛滥。
枪支失控背后,其实是美国政党极化。共和党和民主党在控枪问题上水火不容,因而在联邦层面推动控枪法案几乎没有可能。特朗普政府时期,共和党大张旗鼓地支持和鼓吹持枪权。
得克萨斯州参议员克鲁兹在罗布小学枪击案之后,表示“心痛”,呼吁全国要团结起来。
而嘲讽的是,克鲁兹和前总统特朗普将于本周五参加步枪协会的活动,而克鲁兹本人也从步枪协会获得了不菲的竞选资金。得州州长阿伯特也是持枪权的拥护者。这些人一方面口头上谴责枪击案,另一方面又用行动支持持枪,岂不荒谬?
连拜登也看不下去了,他发表演说时,呼吁国会议员要有点儿“符合常识的枪支法律”。但在国会中,民主党和共和党势均力敌,中期选举之后,拜登可能提前“跛脚”。符合常识的控枪法案,拜登只能想一想而已。
罗布小学发生的恶性枪击案,目前将原因归结为枪手拉莫斯个人心理问题,但这真是造成惨剧的根本原因吗?并不是。
▲这是5月22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拍摄的弗洛伊德广场上的纪念标语。图/新华社

禁枪也难以解决美国种族问题
泛滥的枪支使得美国人与杀戮为伴。而近些年来发生的多起枪击案都与种族问题有关。比如,2019年,同样在得克萨斯州发生的恶性枪击案,一名枪手在沃尔玛超市,射杀几十人,而其作案的目的是要“保卫国家免受文化入侵和种族更替”。
从2017年弗吉尼亚州的“夏洛茨维尔事件”之后,白人至上的种族观念可谓登堂入室,越来越成为影响美国社会的观念。
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国内种族矛盾激化,除了频发的恶性枪击案件之外,政党极化、种族关系的政治动员愈发强烈。拜登总统的胜选,也笼罩在种族政治的阴云之下。
拜登总统在布法罗枪击案之后表示说,白人种族至上是毒药。难题在于,这一剂毒药的毒性已经开始爆发了。
恶性枪击案是表征,而非病灶。拜登政府推动控枪,避免致命性武器被携带,这些关于控枪的讨论更多围绕“技术性问题”展开,而非根本解决之道。
退一万步讲,美国政府即便突破了宪法修正案第二条,禁止持枪,美国社会中的种族问题就能解决了吗?
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机构搜集的数据表明,美国37个主要城市的仇恨犯罪在去年增加了近39%。为了应对仇恨犯罪,美国司法部任命了反仇恨犯罪的协调员,在联邦检察官办公室增加民权协调员职位。
族群之间的仇恨,从情绪、言辞到激化为惨烈的枪杀案,这是美国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专栏作家弗里德曼认为,拜登或许能够将西方国家团结起来,但是他不一定将美国团结起来。美国的“分裂之家”危机,是拜登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重大挑战。
而白人至上主义根源,是对美国“国家特性”的焦虑和恐惧。已故政治学家亨廷顿在《谁是美国人》一书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尤其提到美墨边境地区的美国城市基本是拉丁裔的美国。美国国家特性的整合和锻造,经历了内战、民权运动,而现在似乎又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两年前,非裔男子弗洛伊德“不能呼吸”之痛,引起了全美乃至全世界关于种族问题的关注和反思。在“黑命贵”运动的推动之下,拜登于两年后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以期规范警察的执法行为。
但这项行政命令只能在联邦政府层面运作,很难深入到州和地方的警察局。美国国会迟迟没有推出一项法案,来面对和解决弗洛伊德“不能呼吸”之痛。
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总统面临“分裂之家”危机,其本质还是美国人是否包括黑人。如今,美国种族矛盾与枪支泛滥形成了一股爆炸性的力量。而这正是拜登所面临的美国“分裂之家”危机。
拜登曾在就职演说中提到林肯,但他能如林肯一样去解决问题吗?
撰稿/孙兴杰 (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编辑/徐秋颖
校对/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