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起,北京市面向社会招募核酸采样志愿者,公众可通过“志愿北京”平台进行报名。记者获悉,目前不少有急救经验的报名者已经收到了录用通知,并开始按照网上培训课程自学相关内容,包括核酸采样要点、穿脱防护服流程等。

这些人中有大学老师、医院的检验技师,还有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创始人。他们都希望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星级志愿者希望回馈社会

来自河北唐山的赵伟是青少年社会工作者,也是雷霆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创始人,还是北京五星级志愿者。谈及参与志愿服务的初心,她说,家乡在经历大地震时得到了来自全社会的帮助,现在她希望能回馈社会。“我外公是老党员,我从小耳濡目染,也有爱国情怀。”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赵伟就参与到防疫志愿服务中。“采样的医护人员具备专业能力,他们很辛苦,但我无法替代,只能做信息录入、现场秩序维护等辅助工作。”此次北京面向社会招募核酸采样志愿者,赵伟很激动,“终于有机会帮他们分担了,我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虽然不从事医疗行业,但这些年,赵伟自学了很多医学和急救知识,考取了专业的资质证书,还在北京马拉松赛中做过医疗志愿者。

赵伟坦言,报名时会有一些顾虑,因为疫情本身存在不确定性。但是她参与了多年志愿服务,本身颇有经验,而且在参与防疫志愿服务时,她看到了科学防控和采取的有效措施,更加信心倍增。“我相信在专业部门的培训下,我们可以规范操作,把这项服务完成好。”

她期待能尽快参加培训,把采样流程学好,努力通过考试。“未来只要时间允许,我就会参与到核酸采样的工作中。”

5月10日,赵伟在海淀区万和嘉园社区服务,帮居民录入身份信息。受访者供图

医院检验技师想用行动带动身边人参与服务

“我是党员,就应该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作为有专业技能的人,我责无旁贷。”蔡艳英是北京儿童医院检验中心主管技师。新冠疫情发生之前,她就经常带着孩子参加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此次报名核酸采样志愿者,她得到了家里“小志愿者”的全力支持。“我丈夫是医生,他也参与支援防疫了。”

疫情初期,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蔡艳英成了社区的“小蓝”,参与执勤、维护秩序等工作。在她看来,只有真正当了志愿者,才能理解社区工作人员和其他志愿者的不容易。“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加入志愿者的行列。”蔡艳英认为,自己当核酸采样志愿者具备专业优势。“我这个专业对生物安全要求是非常高的,我们经常做这方面的培训,对相关操作比较熟悉,只要再学习采样实践即可。”

本身在医院工作已经十分忙碌,为何愿意牺牲休息时间做志愿者?蔡艳英说,医疗单位是一个基础保障的单元,疫情之下,她和同事没有居家办公,还有一些同事已经被抽调到核酸检测部门或去小汤山医院支援。在人手紧张的情况下,工作确实是非常繁忙的,有时一周只能在周末休息一天。但她觉得,把这一天拿来做志愿,完全没问题。

蔡艳英说,医院已经要求各部门开展过核酸采样培训,同事之间也互相尝试练习过,将来真正从事采样志愿服务之前,还需要实践和练习,熟能生巧。“我们这个专业动手能力还是很强的,我希望未来在操作中,可以优化它的流程,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务。”

冬奥城市志愿者想体验当“大白”的感觉

今年32岁的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老师陈文成来自台湾彰化。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他是海淀区城市志愿者中的一员,在紫竹院公园东门提供文明引导、交通指引等服务,并和游客进行文化交流。

最近天气越来越热,看到采样人员在高温下工作,陈文成希望尽力去帮助他们。之前当防疫志愿者,他做的是扫码、测温、搬运物资等工作,这次想体验一下当“大白”的感觉。报名核酸采样志愿者后,他很快收到了录用通知。“我很年轻,本身是搞体育的,也有运动急救经验,经过专业培训,我相信自己完全可以胜任。”

陈文成说,2020年疫情初起时,公众对病毒还不是很了解,当时他犹豫到底要不要报名成为志愿者。但作为青年人,他觉得自己必须站出来,为这座生活了10年的城市做点贡献。如今,他再次报名,“我会做好个人防护,严格遵守规范的流程。”

陈文成收到的通知显示,“志愿北京”平台“在线课堂”中已有“北京市志愿者核酸采样培训”相关课程,可以在线自学,近期将组织志愿者提交资质证明材料,开展培训和考核。“我看课程中有如何穿脱防护服、做核酸采样等内容,目前我的自学还停留在知识层面,希望可以尽快有实战经验。”

他认为,目前北京的防疫举措非常精细化,一切工作有条不紊。“从政府到市民,我们齐心协力,相信胜利即将到来。”

北京冬奥会期间,陈文成作为城市志愿者,为市民提供服务。受访者供图

23岁护士曾感受采样辛苦,仍报名志愿服务

李熙今年23岁,曾学习护理专业和养老专业,是一家体检中心的导检护士。她早就体验过核酸采样的辛苦,但这次还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2021年,李熙大专毕业后在参加实习,并报名在燕郊支援核酸采样。“当时正好是冬天,我们在帐篷里服务,一直到深夜还在做核酸采样,有点冷,也挺累的。”今年4月,她再度跟随单位支援核酸采样。当时气温已经明显升高,她所服务的社区需要入户采样。从1楼爬到12楼,她的衣服已经湿透,但还是和大家一起坚持。

李熙说,核酸采样虽然辛苦,但自己的护理专业还算“对口”,所以仍希望尽一份力。“大家都不容易,希望疫情能早点儿结束。”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白爽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