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胡葆森控制的“河南一哥”建业地产,在6月1日深夜发布公告称,将引入河南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简称“河南铁建”)作为二股东。

6月2日,对于双方的合作,建业地产在对新京报记者的回复中称:“双方业务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未来有望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法,整合双方品牌、产业、资源等优势,实现更多领域的协同融合发展,在房地产综合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开发运营、房地产项目代建、装配式建筑、物业管理等领域实现共赢。”

建业地产在6月2日开盘后大涨,截至午间收盘,建业地产每股报0.77港元,上涨18.46%。

建业地产引入河南铁建入局,在股东构成中加入了国资背景。图/IC photo

引河南铁建入局“自救” 

6月1日深夜,建业地产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恩辉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恩辉投资”)与河南同晟置业有限公司(简称“同晟置业”)于6月1日订立框架协议。而同晟置业由河南铁建100%持股。

根据框架协议,恩辉投资拟以不超过0.8港元/股出售建业地产8.6亿股股份予同晟置业,约占建业地产已发行股本29%,代价约6.88亿港元。与此同时,框架协议建议,发行本金金额不超过7.08亿港元,票息5%、到期收益率9%的2+1年期可换股债券。债券持有人有权按照不高于1.2港元/股将债券转换为股份,全部转换后合计约5.9亿股股份予以发行,相当于现有股本19.9%或发行扩大后股本16.6%。

上述的恩辉投资,由建业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胡葆森单独和实益拥有。截至6月1日,恩辉投资持股比例为70.11%,是建业地产的第一大股东。而此次交易后,恩辉投资的持股比例降下降至41.1%,仍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同晟置业为第二大股东。

投资方同晟置业作为河南铁建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和经营以及酒店管理,其以地产投资为主的市场化运营平台,依托河南铁路建设和投资,整合政府、铁路投资、沿线土地资源,实行全市场化运作。

据同晟置业官网介绍,同晟置业目前的项目主要围绕铁路站点和铁路沿线,囊括住宅、商业以及综合体项目,其代表的在建项目包括驻马店高铁西广场项目、安阳项目安汤新城项目、郑东新区白沙组团蓝城•诚园项目等,其布局也因河南省内城际高铁的高速发展而扩展到河南下辖的各个重要城市。

对于河南铁建的背景,建业地产公告阐述其为河南铁建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全资拥有。据河南铁建官网显示,河南铁建系省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注册资本金600亿元,是以铁路投资建设运营为核心,承担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综合开发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等职责。

也就是说,建业地产引入河南铁建入局,在股东构成中成功加入了国资背景,正如当年万科引入深圳地铁一样,由民营房企变身为混合所有制房企,这层身份的转变对于建业地产来说是带有“自救”性质的。尤其是在当下环境下,民营房企在融资、拿地端越发艰难,引国资入局无疑为正处于危局之中的建业地产上了一道安全“保险”。

事实上,双方的合作并非无迹可寻。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1日,建业集团副总裁、投资发展中心总经理马晓腾就曾与同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邓高强进行合作方面的交流。彼时,建业方面就提出,希望借助铁建投集团和同晟公司的发展优势,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包括制定在郑项目建设的开发思路和方案,盘活既有项目等。

同时,双方能够达成合作也与当地政府的牵线搭桥相关。建业地产在回复中表示:“河南铁建投集团和建业的此次战略合作,将有助于稳定河南房地产市场、稳定河南经济大盘,是省委省政府坚定市场信心、决心的重要举措。”

胡葆森会否失去控制权?

在此次公告中,除了本次交易外,值得关注的是同晟置业对可转股债券的认购。公告中称,在最终认购协议签订后,同晟置业将认购建业地产发行的本金额不高于7.08亿港元的2024年到期的票息5%、到期收益率9%可换股债券。同时,可换股债券预计将按每年5%计息并在发行日起满24个月当日到期,并可由双方同意将有关可换股债券延期12个月。

按照公告所述,可换股债券持有人预计有权按照不高于1.20港元的初始换股价将全部或一部分可换股债券转换为股份。待可换股债券按初始换股价获全部转换后,合计约5.9亿股换股股份可予发行,相当于建业地产现有已发行股份总数约19.90%及建业地产经发行换股股份扩大后的已发行股份总数约16.60%(假设公司已发行股份没有发生任何变动)。

根据公告计算,如果可换股债券持有人全部换为股份的话,其持股从8.6亿股增加至14.5亿股,目前建业地产的总股份29.64亿股,届时在换股后将扩大至35.54亿股,同晟置业持股将增至40.8%。那么,胡葆森控制的恩辉投资会否失去第一大股东位置?

对此,建业地产回复新京报记者表示,可转换股债券持有人有两年并可再延期一年的选择是否转换的权利,具体情况视后期市场交易状况而定。

建业地产将往哪里去?

一年多来,成立30年的建业地产仿佛历经了沧海桑田。过去这一年,郑州楼市下行、郑州特大暴雨灾害、郑州多次疫情来袭,这对于总部在郑州、深耕河南的建业地产来说是一层又一层的打击。

建业地产的困境曾在一份意外曝光的向当地政府的求救信中可见一斑。信中详述了建业因为灾情、疫情所受到的损失,其中直接损失5.5亿元、经营性损失8亿元、运营性损失3亿元以及正在销售的300多个项目超过50个销售案场关闭,销售及回款较原计划减少近30亿元等。

今年春节后,建业地产因裁员事件受到关注,虽然后来裁员事件被辟谣为组织架构调整,但是建业地产面临着危机已经公开于大众视野当中。

作为“河南一哥”,建业地产一直在积极展开自救,包括出售资产、国企合作、谋求转型等。在寻求合作方面,建业地产陆续同中国电建地产集团、中海地产、万达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在最近一次和万达集团的合作中,建业地产也是“断腕”,将旗下全部商业交由万达商管运营。

通过一系列自救措施,建业地产正在扭转命运的方向盘。据建业地产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建业地产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银行存款的总值约为98.48亿元;现金短债比为1.5倍;净借贷比率约为94.9%。同时,去年建业地产也在积极去杠杆,其中,总有息负债下降29.9%至219.4亿元,短期有息负债下降55.7%至67.6亿元。

但是,建业地产今年的销售表现仍然走弱。据公告,今年1-4月,建业地产实现合同销售总额88.97亿元,同比减少36.3%;总合同销售建筑面积116.65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5.7%。

在民营房企资金链吃紧、部分房企“爆雷”的背景下,建业地产寻求引入国资自救的做法尤为及时,也向市场传递了必要的信心。

引入国资后,建业地产何去何从值得市场关注。对此,建业地产方面回复新京报记者表示:“这次主动引入国有战略投资,主动优化公司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机制和决策机制。具体合作情况,双方还在进一步商谈,一切以公告为准。”

新京报记者 徐倩
编辑 武新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