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归母净利润4年增长10倍,到近3年连续亏损,国联水产的业绩如同坐上过山车。而2022年5月,国联水产在一个月内接连收到问询函、监管函,其是否具有持续经营能力、亏损是否会持续等遭到监管层质疑,信息披露违规等问题也被要求整改。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境外销售占营收五成的国联水产受到冲击,这是国联水产认为持续亏损的原因之一。转而深挖国内市场,扩大预制菜产能,成为其新的主攻方向之一。
近年来,单身经济、宅经济的崛起,让预制菜市场空前火热,吸引不同类型食品企业纷纷涉足。在业内人士看来,对水产品上游有控制优势的国联水产,虽然具备成本优势,但也存在对主业之外的原料供应等没有明显优势的局限性,在预制菜赛道的激烈竞争中,如何能够脱颖而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连亏3年盈利能力遭问询
国联水产也曾有过较好业绩。2015年至2018年,该公司营收和净利润逐年递增,营收从20.7亿元升至47.29亿元,净利润从2276万元升至2.31亿元。
2019年成为该公司的转折点。2019年至2021年,其净利润分别为-4.64亿元、-2.69亿元、-1383.79万元,同比分别为-300.52%、42.06%、94.85%;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63亿元、-3.18亿元、-3216万元。对于下滑的原因,国联水产称,与疫情影响境内以及出口业务有关。
据国联水产统计,同行业7家上市公司(好当家、安井食品、中水渔业、佳沃食品、大湖股份、味知香、百洋股份2019年至2021年的营收增长率平均值分别为19.41%、14.73%、18.73%,而国联水产同期营收分别为46.28亿元、44.94亿元、44.74亿元,分别下降2.15%、2.89%、0.44%。
对比上述7家上市公司同期净利增长率平均值(-107.06%、-341.44%、261.97%),国联水产仅2020年净利增长率39.97%)超过平均值,2019年-304.53%)和2021年94.03%均低于平均值。
国联水产的业绩变动引起关注。今年5月17日,该公司收到深交所年报问询函,由于2019年至2021年连续亏损,扣非前后净利润均为负值,盈利能力、持续经营能力都受到质疑。
同时,国联水产的存货问题也遭到问询。2019年至2021年,其存货账面余额分别为22.52亿 元、25.29亿元、27.46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46.23%、49.65%、53.64%,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63.38%、66.25%、75.16%。而同期上述7家上市企业的存货账面余额占总资产的比例平均值分别为19.89%、19.46%、17.75%,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平均值分别为43.62%、47.33%、47.75%。
对于深交所的问询函中提到的亏损是否持续等问题,国联水产回应称,近3年亏损金额持续收窄,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国联水产也意识到存货问题的风险性,5月29日在《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修订稿)中提到,较高规模的存货余额将占用公司较多流动资金,如不能有效进行存货管理,将可能导致存货周转能力下降,流动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此外,若未来因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竞争加剧导致存货跌价或变现困难,还可能对经营业绩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多次收监管函警示函
刚刚过去的5月,除了因业绩问题被问询外,国联水产还因存在前五大供应商信息披露不准确、部分制造费用跨期等问题,收到深交所监管函。
监管函显示,2017年以来,国联水产多次变更存货减值准备计提会计估计,2017年和2019年因存货减值准备会计估计的变更,分别导致当年存货减值准备增加1701.33万元和9420.03万元。国联水产对上述变更事项未及时披露,也未在相关年度报告中予以说明。
此外,国联水产还存在把2019年发生的冰鲜虾加工费用178.65万元计入2020年,将2018年发生的冷藏费用195.46万元计入2019年,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
事实上,这并非国联水产首次因信披违规收到监管函。2018年8月至2021年7月,该公司以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收到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3份,收到深交所通报批评1份、监管函2份。
其中,2018年8月23日,因担保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违规,收到深交所监管函。2020年4月和9月,因业绩预告、业绩快报披露不准确,修正公告不及时,该公司以及相关当事人分别收到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警示函以及深交所通报批评。2021年7月,因关联交易未经审议和及时披露等,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对国联水产以及公司董事长李忠等7人出具警示函。
上述问题也暴露出该公司内控制度不够健全,国联水产在5月29日发布的一则问询函回复中提到,将进一步规范公司运作水平,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业务,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押注预制菜存局限性
从国联水产营收看,2019年至2021年,境外销售占比分别为55.02%、56.19%、50.07%。由于境外业务受疫情影响更为明显,加大拓展境内业务,逐步加码预制菜相关的餐饮食品和海洋食品的销售,成为国联水产改善业绩的探索。
在国联水产看来,预制菜将成为业绩新增长点。2021年,该公司拟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方式,募集不超过10亿元资金,提高预制菜生产能力,扩大水产品深加工,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募资金额中,2亿元用于“广东国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中央厨房项目”,产品包括虾饺、虾滑、烤鱼、酸菜鱼等;5亿元用于“国联(益阳食品有限公司水产品深加工扩建项目”,产品包括调味小龙虾等;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完成并投产后,将新增2.4万吨鱼虾类预制菜、1.53万吨小龙虾、2.97万吨鱼类深加工产品等产能。
国联水产认为,其发展预制菜的优势在于工厂布局在沿海和沿江水产品的主要产地,对水产品上游有控制优势。不过,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国联水产发展预制菜可以视作原主业的一种延伸,在原材料供应方面具有成本优势,“但也有局限性,对主业之外的原料供应就没有明显优势”。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国联水产目前预制菜的销售占比尚不算高。该公司2021年年报显示,预制菜实现营收8.41亿元,占总营收的18.8%。同时,存货账面余额较大的国联水产是否会面临产能过剩也受到关注。国联水产提示称,如果国内市场开拓不及预期,产能消化也将成为风险因素。
此外,通过募资快速获得资金,也不意味着一定能达到预期。2017年,国联水产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募资12.59亿元,用于海洋食品智造、养殖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然而募投项目未达到预计效益,实际效益为负。国联水产将其归结为募投项目建设进度滞后、疫情等原因所致。
沈萌认为,资金投入对于涉足预制菜行业,只是基本门槛,还需要设计更好的预制菜产品线,特别是开发符合消费需求、差异化优势明显的产品。目前预制菜行业的需求结构与竞争结构都逐渐形成分化,“国联水产预制菜业务的自我定位对未来前景至关重要,并不是涉足预制菜市场就一定成功。”
对于预制菜的布局和规划,国联水产董事会秘书梁永振日前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调研时称,国联水产形成了以预制菜为营销重心的销售体系。目前除了烤鱼以外,还有酸菜鱼、小龙虾、裹粉等是亿元、几亿元大单品的规划方向。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近两年预制菜成为餐饮新趋势,单身经济、宅经济和高强度生活节奏有望对预制菜市场起到长期促进作用。国海证券分析预测,如果按每年20%的复合增速估算,未来6-7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将形成万亿规模市场。
同时,经营预制菜的水产类相关企业逐年增加。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经营范围包含“预制菜、预制食品、半成品食品、即食、净菜”的水产类相关企业共有62.5万余家。2017年-2021年,相关企业年度注册增速保持在13%以上。
对于国联水产而言,一方面是要与安井、味知香、千味央厨等竞争对手展开激烈角逐,另一方面则是要面对入局预制菜的餐企、电商平台等市场挤压。在沈萌看来,“尽管预制菜市场潜力巨大,足以容纳更多竞争性品牌。但如何能够脱颖而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贴合消费需求和偏好的产品创新与成本优势是形成竞争力的基础。”

新京报记者 秦胜南
编辑 李严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