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波动,连日上演3000点争夺战,各个板块也开始你方唱罢我登场。基建板块崛起的行情能否持续?已经大热三年的新能源板块后劲几何?医药、白酒等板块能否重新做回曾经的“小甜甜?”在此背景下,你的基金还好吗?“抄底”的时刻到了吗?如何把握投资的逻辑?新京报贝壳财经就此推出《策略“荟”·对话基金经理》系列报道,为大家带来基金经理的最新研判和思考。


嘉实基金成长风格投资总监姚志鹏。受访者供图


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震荡,上证指数一度失守3000点,作为成长旗手的新能源板块更是波澜起伏,在4月下旬触底后便迅速反弹,这是否意味着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未来新能源板块怎么走?


本期,贝壳财经记者专访有“宁组合”挖掘者之称的嘉实基金成长风格投资总监姚志鹏,目前管理资产约达260亿元。他表示,对于市场上大多数成长类行业而言,二季度比较困难。“拉长时间维度来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一旦市场情绪平复,经济面出现好转迹象,资产价值也会相应地得到很好的修复。”


姚志鹏还表示,如果跳出今年来看,如此多的风险事件集中发酵的时刻在历史上也是不常见,因此对于基民而言,当下就是布局权益类资产的好时机,最终的收益是按照经济周期级别收获的。“基民能做的就是学习,研究并寻找自己认可的基金经理,然后与他绑定三四年,一起看一路风景,过几年经济复苏后,市场流动性转好,带动指数上升之时,便可深藏功与名。”


能源各细分板块周期不同修复时间不能一概而论


新京报:新能源指数在4月下旬触底回升,你认为今年最艰难的时刻是否已经过去?如何看待后市走向?


姚志鹏:俄乌冲突、疫情散发等因素冲击经济,信心也受到影响,所以今年以来许多板块都出现了明显回调,新能源作为成长旗手,市场关注度更高。而新能源是很大的行业,其中各个细分板块的周期都不一样,因此是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不能一概而论。


但对于市场上大多数成长类行业而言,二季度比较困难,疫情散发使得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行业恢复需要时间。具体到股票市场,大家觉得艰难是因为我们在用金融领域的定价公式给股票定价,股票价值的本质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当对未来悲观时,不相信未来可以赚很多钱,即便相信也不愿意去定价,所以把股票未来的市值打折了,但拉长时间维度来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一旦市场情绪平复,经济面出现好转迹象,资产价值也会相应地得到很好的修复。


新京报:市场情绪修复到位了吗?你刚才提到,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但这是否也会对投资行为产生一些影响?


姚志鹏:显然,市场情绪还没有修复到位,甚至还处于比较悲观的状态,美股今年二月份开始反弹,但中国股市没有反弹,本质上应该走得比美股还强。


至于疫情对投资选股的影响,我们主要考虑疫情对经济的结构性影响,过去2年多的时间里,大家的行为、生活方式已经发生变化,民宿、酒店、房地产中介、航空等行业备受冲击,行业格局也被改变;另一些行业则迎来成长性机会,如线上会议、国潮消费等,举个例子,疫情前很多消费者习惯用海外的消费品,买海外的车,但疫情之后就不同了,不少人觉得花二十来万买辆国产电动车很潮,是不追求奢华,是有自我主张的表现,冬奥会上很多运动员也都穿中国品牌的运动服。做成长投资就是看未来有什么新需求,以及满足这些需求能否获得利润,因此这些趋势对我们投资是有影响的。


当然,短期来说,我们也会在市场比较悲观的时候,更为乐观地买入一些长期回报较好,更能代表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方向,且波动率稍低的股票。


就像过去早期投光伏,很多投资者觉得不确定性太大,2018年熊市时,这些光伏龙头企业的市值只有现在的1/10、1/20,且已经可以看出太阳能替代火电的可能性,为什么那时候不买反倒后来涨了20倍、30倍时成为了热门股?这就是人心使然,上一秒还是“世界末日”,下一秒就是“永远的神”,这种估值剧烈波动的机会不常有,出现时就要抓住,争取在涨10倍前买入。


风电基本面在2020年就见顶了,新能源汽车处于趋势强化阶段


新京报:你更看好新能源领域的哪些细分行业?


姚志鹏:新能源领域中的不同细分行业生命周期是不同的,像风电基本面在2020年就见顶了,2021年风电类企业经营现金流有所恶化,这类企业的估值未来会面临较大压力。光伏比风电稍微新一些,但可能也在临近成熟期。


太阳能相关企业股价没有涨之前,大家觉得电力设备比较好,但现在市场可能更看好太阳能,不看好电动车,因为上海疫情导致汽车供应链出现一些问题,造成相关行业数据上“较弱”,但实际上,这个行业还是很强的,随着政府稳经济举措陆续落地,传统车稳住阵脚,电动车也将恢复高速增长,而这一行业本身估值比较低,潜在机会就更大了,整体而言,新能源汽车在成长前期,处于趋势强化阶段,但具体路径还要探讨。


储能则处于更早期的混沌状态,很难判断估值高低,这确实是比较好的投资机会,但只有等行业发展清晰后才能判断出比较好的介入时点。


站在当前时点看,我认为新能源车的投资位置相对较好,现在的新能源车就和10年前的太阳能一样,过去10年太阳能相关股票涨了100倍。


新京报:我注意到你过往的一些观点,对新能源车的后市发展非常可观,你是如何做出这个判断的?


姚志鹏:2020年疫情前后,我们提到过,虽然在国家规划中,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要达到20%,但我们的观点是至少可以到40%-50%的水平。


依据是什么?当时,我们绘制了世界上新能源产业的渗透率曲线,发现市场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每年均匀地实现20%或30%的增长,如一个新的化妆品出来,刚开始只能安利给身边的一两个闺蜜,但一旦达到一定水平的渗透率,就会加速出圈,也就是说,要达到10%的渗透率可能需要用10年甚至30年的时间,但从10%增长到70%可能只需要5年的时间,后续渗透率再缓慢提升。


按照目前我国新能源车的增长曲线来看,没有减速的迹象,因此,中国的新能源车很可能实现60%、70%甚至更高的渗透率,超出市场上最乐观的估计。


其实,我也投其他的行业,比如制造业、电子科技、消费品等,但依然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领域保持高度关注,是因为我本身喜欢增速最快、空间最大的行业,高增长的公司才能带来安全感,回望过去10年,许多新能源公司的收入、利润复合增速都在50%以上,一些公司技术开始领先全球,创造数十万的就业岗位,我们喜欢这样的公司,可以创造社会附加值。


同时,经过我们内部研究发现,世界上几乎所有强国都在车轮子上,如德国、日本、美国等。汽车有量又有价,如果全球乘用车市场是15万亿,就能带动100万亿的供应链市场,如果中国能在汽车领域占据相当位置,这将是一个几十万亿的市场,能赚全球的钱。在传统汽车领域,中国的机会已经不多,但在新能源车时代,的确能看到中国崛起的可能性,只有占得先机,才能带动更多行业百花齐放,这也是我们非常关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原因。


新京报: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处于哪个阶段?开始加入加速期了吗?有观点认为,经济基本面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的购买力,你怎么看? 


姚志鹏:这一轮新能源车相关股票是从2020年3月份开始涨的,那时候每销售10辆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车,到今年年初可能每销售10辆车就有2辆是新能源车,从10%涨到了几乎20%,我们已经身处加速期中。


谈到需求问题,担心需求都是从经济角度出发,觉得经济不好,人们购买力会下降,过去,我们说需求影响供给,前提是供需交易是实际数据,但在新能源车领域并非如此,过去几年,新能源车需求受到供给不足的制约,也就是说,如果过去我们的需求是3000万辆,但供给不足只有1800万辆,那么即便需求下降至2500万辆,市场整体销量仍是增长的,这才是核心问题,未来,随着复工复产及行业自我强化,新能源车的供需也将趋于平衡。


找到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趋势的行业,然后找到最优秀、最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司


新京报:在新能源投资领域,“宁组合”非常火,能否从投资角度谈谈你对“宁组合”的理解?


姚志鹏:要把投资做好,最大的困难在于影响因素非常多,即便很努力地去研究,也不能保证结果是满意的,所以在投资过程中,我们总希望增加胜率,首要就是找对方向,要找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趋势的行业,同时,这类资产要有比较高的天花板,发展空间很大,当然,行业好并不是理论上的好,而是真正能看到行业在未来几年蒸蒸日上。选好行业后就要找到行业内最优秀的公司,比如说虽然太阳能行业在过去10年涨了100倍,但主要是龙头企业涨得多,很多小股票反倒跌去了80%、90%,两者的差距是惊人的。


我认为,找到符合国家,人们生活、生产的趋势性投资线索,然后在线索中找到最优秀、最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司,就是具备“宁组合”特质的公司,我们在投资中应该关注有这类特质的企业。 


新京报:今年你的投资目标是什么?对基民有什么建议?


姚志鹏:如果说后续没有爆发太大的风险事件,那么接下来应该是风险持续修复的时间了,至于修复到何时取决于市场信心重建及经济复苏的速度。目前,我们团队最大的困惑是钱不够用,需要买的股票太多,时间也不够用,情绪将好公司的估值压至我们能接受的水平,这种时刻在历史上也不常有,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大家不敢买的时候,研究清楚,重仓,等待收获。


如果跳出今年来看,如此多的风险事件集中发酵的时刻在历史上也是不常见,因此对于基民而言,当下就是布局权益类资产的好时机,最终的收益是按照经济周期级别收获的。留给基民的时间也不多了,基民能做的就是学习,研究并寻找自己认可的基金经理,然后与他绑定三四年,一起看一路风景,过几年经济再度进入过热期,市场流动性较好,带动指数亢奋之时,便可深藏功与名。我相信,乐观者最终会赢得胜利。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编辑 陈莉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