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开船喽!6月24日,承载市民、建设者的通州、香河船只相向缓缓驶过杨洼船闸,标志着大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实现通航。在疫情防控条件允许后,市民乘游船到河北的愿望将得以实现。



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段,建有甘棠、榆林庄和杨洼三个船闸。2019年10月3日,大运河通州城市段正式实现旅游通航。2021年6月,甘棠闸至市界28.7公里河道实现旅游通航。如今,随着沿线船闸、码头建设、5A景区创建、跨省际水运启动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等推进,京杭大运河京冀游船互联互通的目标也如期完成。

 

作为京冀交界处的重要水利设施,杨洼船闸的建成打通了大运河京冀段水路运输最后一个断点。从位置上看,杨洼船闸位于京冀交界处,杨洼船闸以下至市界为北京市、河北省界河,左岸为北京、右岸为河北,是名副其实的“京畿水上门户”。

 

北京市水务局一级巡视员张世清介绍,随着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全面完成,甘棠船闸、榆林庄船闸、杨洼船闸等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完工,大运河北京段下游28.7公里的两岸“颜值”再升级,“一轴、两带、两山、十三节点”的运河风景线逐渐形成,筑山造景、山水相望的田园风光成为大运河畔的又一处网红“打卡点”。



大运河通航,给京冀两地水上交通运输业带来新要求。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水路运输管理处副处长袁永军介绍,大运河京冀游船互联互通,标志着北京市第一次出现了跨省际航道,第一次出现了跨省际水上旅游运输。

 

未来,京冀两地将整合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河北香河潮白河大运河国家湿地公园等优质资源,以大运河为主线,辐射沿线各地,共同开发包括水上观景、船上商务、岸上漫步、非遗展示、沿途采摘、营地休憩、沿河骑行等“运河游船+”主题游线路,构建大运河(京冀段)旅游带。阅读全文>>>




北京中考首日考试已结束,在紧张、有序的考试现场,留下了许多暖心瞬间。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多个考点在做足防疫安排的同时,也针对学生特殊情况提供暖心举措;送考老师、交警等“陪考团”在烈日下坚守,陪伴着考生们踏上“战场”。

 

记者在东直门中学考点现场见到,一名拄着拐杖的考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考点,东直门中学老师王博接过该考生书包,送她进入考场。

 

“班主任已经跟我们沟通好了。”东直门中学考点的老师介绍,大约一周前,该名考生在家不小心受伤,今天到达考场后,老师王博带受伤考生去备用考场存包,然后由校医“接棒”,单独走绿色通道,减少停留。



在北京市第十一中学考点门口,记者看到,在距离校门口100米左右的地方,学校设置了考生专用通道和真空区,只允许考生进入。学校附近道路还有交警现场维持秩序。在通道内侧,学校设置了考场布置图和学校平面图展板,方便学生查看。



“沉着冷静,马到成功。”在校门口处,文汇中学多名教师身穿红色短袖,手举“开门红”“逐梦之路所向披靡”“旗开得胜金榜题名”等标语。每当有学生进入考场,校门口的教师便会高喊“加油”“文汇学子开门红”,并比出加油的姿势,为考生们加油鼓劲。



在第十一中学考点现场,有不少前来送考的家长,也有考生骑着共享单车独自来到考点考试。送考的李女士身穿一袭红色旗袍,她表示,“对孩子没什么要求,就保持好心态,正常发挥。”阅读全文>>>


△北京东城区夕照寺街,交警和辅警在北京市第五十中学考点外执勤,一位家长向交警道谢,交警敬礼回应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考点外,送考老师嘱咐学生“放松心态”


△北京市第十七中学赛洛城校区考点,老师在烈日下指挥考生进入考场




丹东一女子驾车带父亲外出拿药,因健康码黄码被拦,只女子一人有社区开具的证明。父女二人和民警发生冲突,随后该女子被行拘10日,其父因涉嫌袭警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此事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涉事父女未服从防疫要求”和“此事件涉嫌防疫加码”的不同观点发生碰撞,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其实,深究此事细节便可知,这样的事情原本不应该发生。社区可以为涉事女子开证明,且表明对其情况很了解,显然也完全可以给其父亲开具同样的证明。事实却是,没有开。这个过程,无论是社区的疏忽 ,还是涉事女子的大意,都表明防疫的一些细节要求,可能在很多人脑海里并没有统一认识到位。

 

此事的另一个细节,同样值得深思。涉事女子带着没有社区证明且健康码为黄码的父亲,到了第三个卡口才被拦截。这说明不同卡口的执勤人员,对防疫规定的把握尺度并不统一。有的“松”一些,就过去, 有的“严”一些就挡住了。到底哪个是对的,到了现实当中和基层具体的执法人员那里,也还是存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关键时候,让人顺利拿药看病,不耽误治疗,是防疫该有的温度;严格执行防疫规定,堵住防疫漏洞,也是执勤人员尽责的体现。这里并无好坏之论,重要的是,如果各个环节的相关人员对防疫规定理解、认识不统一,就会由此造成防疫风险以及矛盾冲突的产生。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警示,一些防疫规定、相关防疫举措,在具体制定环节,还需有更细致的表述,更具细节的安排,切忌规定“大而化之”,举措“粗线条”,以细密严谨的防疫安排,周到周全的防疫规定,给大家明确的预期,如此才能防止一张社区证明开与不开带来的后续诸多问题。

 

说到底,防疫的任何细节都不应忽略,一处不到位,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细节里有魔鬼,细节里有漏洞,而我们防控好疫情,保持平稳如常的社会生活的密钥也藏在细节里。瞪大眼睛,做好细节功夫,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阅读全文>>>




欧洲理事会已决定给予乌克兰和摩尔多瓦欧盟候选成员国地位。这一行为意味着乌克兰和摩尔多瓦倒向“西方”的选择,初步获得了“西方”的认可。但即使被确认为候选国,这两个国家最终能否入盟还未可知。新的“阵营化”或许正在欧洲崛起。

 

根据欧盟的入盟流程,被确认为候选国,只是入盟的第一步,最终能否入盟,以及何时入盟依然是不得而知的未来。毕竟此前已经获得候选国资格的国家已经有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和土耳其。这5个国家已等待多年,仍未成为欧盟正式成员。

 

其实,此事更具地缘政治意义的是,欧盟的立场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重启入盟程序,愿意接纳新的候选国。

 

自2013年克罗地亚入盟以来,欧盟就基本停止了接纳新成员的进程。所以,欧盟接纳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两国成为候选成员的地缘政治意义,值得“多看一眼”——无论乌克兰和摩尔多瓦最终是否以及多久入盟,成为候选国本身意味着欧盟不再顾及俄罗斯的利益和安全考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与乌克兰和摩尔多瓦几乎同一时期提出入盟申请的国家还有格鲁吉亚,但是未能获得欧盟候选国身份。格鲁吉亚国内的政治经济改革未能获得欧盟的满意。同时,格鲁吉亚与任何一个欧盟成员都不接壤的现实,显然令其更处于俄罗斯的引力范围内,对欧盟只能隔海相望。接纳格鲁吉亚入盟,则会让欧盟背负上难以承受的政治、经济与外交代价。

 

乌克兰、摩尔多瓦和格鲁吉亚今年同时申请加入欧盟,是国际政治上的大事件,是地缘政治格局变动的突出表现。这表明,新的“阵营化”正在欧洲崛起,缓冲区、灰色地带等为大国外交转圜的地理空间正在逐渐消失。这需要引起高度警惕。阅读全文>>>




SPP是由美国国民警卫队和外国合作伙伴间就应对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进行交流合作的计划,实际却成了美国政府介入他国事务、拓展区域霸权的便利工具。最近,尼泊尔宣布停止推进与该计划的合作,预示着美国的“鬼鬼祟祟”把这碗“热豆腐”搞砸了。

 

由于“山高水远”,且SPP是个表面上看起来“人畜无害”、又早已运作多年的旧框架——其自2015年至今,长达六七年的“水下推动”并没有引起方方面面过多关注。甚至,直到中美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美国“印太战略”博弈加剧,尼泊尔方向的竞争受到重视,多数人也更多把注意力集中在美国主导的“千年挑战计划”(MCC)上。

 

然而,或许是被2月27日尼泊尔国会轻而易举通过MCC的“胜利”所鼓舞,此后几个月间美国政要便“着魔一般”鱼贯到访,并过于殷勤地推销SPP,焦急之态溢于言表,且作出了越来越多足以引起尼泊尔朝野警惕和相关各方关注的“小动作”。



“草案文本”泄露后,许多尼泊尔人更是一下联想起“冷战”期间美国中情局(CIA)等机构在尼泊尔境内大搞“国中之国”,支持、庇护、资助和训练“藏独”分子,利用尼泊尔为反华基地,给该国造成的巨大损失和屈辱。这也是导致尼泊尔国内反SPP情绪在短时间内席卷社会各界、朝野各党乃至军政各部门的根本原因。

 

而今,深刻体会到国内反对SPP情绪之高涨的政府和总理,急于将推动SPP的责任推给前总理奥利。一名尼泊尔国会办公室匿名负责人则透露,鉴于11月议会选举前的严峻形势,政治顾问们已要求总理和阁员在此之前“谨言慎行”,不要“为了一项有争议的协议损害选举前景”。

 

在此情势下,把一碗“热豆腐”搞砸了的美国,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6月23日美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发表声明,称“任何国家都有权自己选择加入或不加入SPP,只消知会一声就好了”。阅读全文>>>


编辑 李佳蓉 设计 甲晨晨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