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速滑名将王北星当选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诞生了1项世界纪录和10项奥运纪录。作为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速度滑冰项目竞赛主任,王北星全程见证了“冰丝带”如何成为全世界最快冰场之一。

王北星曾是中国速度滑冰女子领军人物,温哥华冬奥会摘得一枚铜牌。2014年索契冬奥会后,王北星退役并逐步向竞赛组织工作转型。作为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她希望能跟各位代表讨论后奥运时代如何高效利用好冬奥场馆、如何继续提高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热情等话题。

转型
从运动员到竞赛官员,难舍冰雪情缘

运动员生涯,王北星参加过都灵、温哥华和索契三届冬奥会,并在温哥华收获一枚速度滑冰女子500米铜牌。索契冬奥会后,尚在巅峰期的王北星宣布退役,随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一边带娃一边读书。

脱下冰刀,但王北星并未离开速度滑冰,“这份情感没法割舍”。短暂的适应期过后,王北星2015年开始转向竞赛组织工作。2016年,速度滑冰世界杯哈尔滨、长春站,王北星以竞赛官员身份参与其中,但这个身份转变过程并不轻松,“刚开始确实有点蒙,也不知道幕后的竞赛组织是怎样的操作流程。”

这两站世界杯经历对王北星触动很大,也让她更加了解了赛事运行流程。这之前,王北星更多了解的是竞赛规则、判罚尺度等方面,至于赛事如何运行、保障并不了解。“做了竞赛工作后,运动员的吃住行、接待都要提前做好大量的协调准备工作,还要跟各个部门、属地政府沟通。”王北星说。

运动员时期,王北星每次进场馆后只会关心冰面质量以及空气中有没有灰尘。现在每次进场馆,她会仔细打量场馆结构,冰面整洁度、亮度,感受下空气的湿度,看看灯光是否理想,“更多要考虑的是如何组织一场好的比赛,如何给运动员提供好的竞赛条件。”

2017年,王北星当选国际滑联技术委员会委员,并以技术代表身份参加了2018年平昌冬奥会,完成了从运动员到竞赛官员的成功转型。

2021年4月8日,王北星在国家速滑馆接受采访。  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使命
致力于冬奥场馆赛后利用和人才培养

北京冬奥会期间,王北星担任冬奥组委体育部速度滑冰项目竞赛主任。说起这段经历,她直言收获满满。“运动员时期参加过很多世界大赛,都是以被服务者身份参与的,从没像这次以服务者的身份参与。”能在喜欢的项目中为喜爱的运动员提供一个完美的赛事平台,成为王北星最为荣幸的一件事。

同时,北京冬奥会也让王北星圆了在家门口参与一届奥运会的梦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王北星正在加拿大卡尔加里训练,未能有机会现场感受奥运氛围。北京冬奥会,王北星以竞赛组织者的身份参与进来,这份责任感让她弥补了14年前的遗憾。

2020年底,王北星和团队搬到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办公,这一待就是一年多。北京冬奥会期间,“冰丝带”诞生了1项世界纪录和10项奥运纪录。“冰丝带是世界上最快的场馆之一,而且是集绿色环保、科技运行于一体的一流场馆。”言语中,王北星满是自豪。

北京冬奥会后,王北星的关注点从赛事转到赛后利用,这也是她党代会期间要跟其他代表共同商讨的话题。“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北京市党代会,很荣幸能够近距离向身边的各位代表学习。”王北星希望能与各位代表一同深入讨论后奥运时代如何继续提高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热情、如何高效利用好冬奥场馆场地、如何通过承办国际国内赛事提高竞技水平、培养北京专业竞技人才等问题。

过去几年,王北星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冬奥会宣讲团成员。每次去中小学时,她都会特意带上奖牌、比赛服、冰刀等物品,她希望孩子们通过近距离观看和触摸,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希望通过一个个故事,让孩子们去了解这个项目和奥林匹克文化,然后能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让自己更健康。”


代表简介:

王北星

前中国速度滑冰国家队队员,参加过都灵、温哥华和索契三届冬奥会,温哥华冬奥会收获女子500米铜牌,索契冬奥会后退役。
2017年当选国际滑联技术委员会委员,并以技术官员身份参加了2018年平昌冬奥会。
2020年当选北京青年榜样。
2022年北京冬奥会,担任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速度滑冰项目竞赛主任。
2022年4月被授予“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个人”称号。

新京报首席记者 孙海光
编辑 王春秋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