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发力点、重头戏,“两区”建设推动北京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更高质量发展。


6月27日,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开幕,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高标准推进‘两区’‘三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对接先行先试”。


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宣布支持北京的两项重大开放决策,不仅是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指路明灯,更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一环。

 

一年多来,北京主动对接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推出上百项首创性或突破性政策,110多个标志性项目和功能性平台落地,形成了10项向全国复制推广的最佳实践案例,实现了“两区”建设的良好开局。

 

一批“全国首家”或标志性项目成功落地

 

北京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北京市“两区”办专职副主任刘梅英介绍,一年多来,“两区”建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聚焦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三大特征,立足降成本、享便利,创新实施了上百项政策制度,进一步筑牢了“两区”的开放引领优势。

 

如科技创新方面,全流程走通报备及批准的政策试点,企业从申请认定到获得批准用时仅一个月,较常规审批流程大幅压缩80%以上。服务业开放方面,率先落地证券业、期货业过往资历认可机制,向境外人员开放首批35项职业资格考试目录,认可82项国际职业资格,搭建了全国首个省级境外从业资格证书查询平台,在自贸试验区内实现免费查验境外职业资格证书服务,首创推荐制人才引进模式,实施外国人工作许可、居留许可的两证连办,促进人才流动便利。数字经济方面,国际首个区块链与隐私计算机科技创新平台在京设立,依托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在全国率先建立数字经济中介产业体系,全国首个跨境数据托管服务平台投入使用。

 

一年多来,上百个标志性项目和功能性平台落地,比如在科技信息领域落地了SMC中国区总部、施耐德研发中心等一批中外机构;金融领域全国首家外商独资的保险资管公司、全国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的持牌支付公司等70多家国内外金融机构在京落地。

 

在“两区”带动下,2021年北京市新设外资企业达到1900多家,是2008年以来的最高值,增长52.6%,高于全国29.1个百分点;合同外资400多亿美元,增长1.1倍,创历史新高;实际利用外资155.6亿美元,增长10.3%,达到历年第三峰值。今年一季度实际使用外资达到了60亿美元,同比增长21.9%,自贸试验区所在区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86.3%,提升到91.6%,提高了5.3个百分点 。

 

充分发挥“五子联动”资源优势,打组合拳


北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在紧要处落好“五子”,即:率先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抓好“两区”建设、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和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首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五子联动”正不断推动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

 

刘梅英介绍,“两区”建设覆盖全市域,联动其他“四子”,要充分发挥“五子联动”的资源优势,下先手棋,打组合拳。

 

同时,释放三个效应:第一个是形成叠加效应,三城一区、临空经济区、综合保税区等功能区叠加“两区”建设,一方面聚焦园区定位,明确重点承载,另一方面多重政策并行叠加,形成优势互补。第二个是释放乘数效应,“两区”建设与北京打造各领域的中心地位息息相关,彼此的辐射带动作用交互凸显、同频共振,呈现乘数效应,将促进发展动能。第三个是发挥联动效应,立足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构建跨区域的合作发展共赢模式,深化京津冀产业链协同发展,将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京津冀产业合作的新平台,发挥大兴国际机场的辐射带动作用,高标准建设城市副中心,推动“一核两翼”的联动腾飞,此外通过建立1+N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的综合试点工作机制,在更大范围实现联动效应。

 

党代会报告中还提出,“深化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服务业开放等优势领域制度创新和政策集成”。


记者了解到,为解决政策碎片化、集成性不够问题,在市领导带领下,“两区”办系统谋划了全产业链全环节开放改革专项方案。

 

其中,全产业链开放涉及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绿色金融、生物医药4个产业,全环节改革涉及人才、知识产权、综保区、跨境贸易、投资、国际收支等6个方面。目前,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生物医药3个全产业链开放方案,以及人才、知识产权、综保区3个全环节改革方案已经印发;跨境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目前正履行印发程序;绿色金融方案已过会,正在抓紧完善,待完善后印发;国际收支便利化还在研制中。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